親人們帶著鮮花來到活動現場。 遺體和器官捐獻者家屬撫摸石碑上的名字 海西晨報訊(記者 蔡櫻柳 實習生 江舒晨 通訊員 呂高龍)又是一年清明時節,一場悼念儀式,一支黃菊,遙寄追思。 昨日,2015年廈門市遺體與器官捐獻者紀念活動在海滄文圃山市遺體和器官捐獻者紀念園舉行。廈門遺體與器官捐獻者家屬,遺體與器官捐獻志愿者,市政協副主席潘世建,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蘇甦,副會長兼秘書長俞娟,廈門大學醫學院、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相關單位負責人等300余人參加了活動。 活動中,廈門大學醫學院學生進行了主題為《生命的輪回》的動人演講,通過他們平常學習研究中的所見、所感,娓娓道來,對遺體和器官捐獻者的無私奉獻表達了他們最誠摯的感情。 廈大醫學院的學生們還朗誦了自己創作的詩歌《愛的延續》,以生命的絢爛及人道精神的傳承,頌揚了遺體和器官捐獻者傳承大愛的可貴精神。隨后,學生們進行了集體宣誓,表達了努力學習、孜孜不倦、獻身醫學、執著追求、服務社會的心愿。 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蘇甦在緬懷儀式上致辭,他說:“近年來,我市遺體和器官捐獻事業進步很大,要感謝所有的遺體和器官捐獻者及家屬,正是你們的理解和支持,才有了遺體和器官捐獻的順利完成。”同時,他也希望今后無償捐獻遺體和器官的理念能更深入人心,更多的人能夠加入捐獻者行列。 據統計,截至2015年4月2日,廈門市共有784人次登記捐獻遺體,814人次登記捐獻器官(含眼角膜),已有91人捐遺體,61人捐眼角膜,10人捐器官。 為捐遺體和子女爭吵 年過古稀的老人,在她去世的10余年前,就一直在為她離開人世后把遺體捐贈出去而和子女“抗爭”。昨日,記者在紀念活動現場見到了遺體捐獻者陳安尼老人的兒女,還有她的好友,來自荷蘭的廈大南洋研究學院客座教授包樂史。 “1994年,父親去世,在火化現場,母親雖難掩悲痛但仍堅定地看著父親被推進火化爐。誰知,當場母親就對我說,‘就這樣火化了,沒了,多可惜,我走了以后把我的遺體捐出去吧,讓學醫的孩子們做研究。’”陳老太太的女兒陳有理回憶道。 陳老太太是出生于印尼的第六代華人,自小接受荷蘭式教育。六十年代,年過半百的陳老太太一家回到了廈門。她開始學習中文,在廈大南洋研究學院從事研究工作。“陳是很有思想的人,我還把她的生平寫成書在荷蘭出版了。”包樂史告訴記者。 提出捐獻遺體時,老人已年過七十,兒女們感到不解,也不支持。老人找來了她在南洋研究學院的朋友為證,態度堅決地告訴子女,若是不遵從她的意愿,她的朋友們將代替她“抗爭”。最終,子女們妥協了,2002年,85歲的陳安尼成為了遺體捐獻的志愿者。 2007年,90高壽的老人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兒女們把老人遺體捐出,完成老人一直以來的心愿。 |
相關閱讀:
- [ 04-04]廈門紀念遺體與器官捐獻者 已有91人實現遺體捐獻
- [ 02-02]廈門已有59人捐獻眼角膜 超1500人登記捐獻遺體器官
- [ 04-04]廈門636人登記捐遺體 9歲孩子捐器官救3人
- [ 03-31]廈門“奇跡寶寶”父母遺體將于近期火化
- [ 04-02]廈門市已有34人捐獻遺體 年輕人捐獻遺體的較少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