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濱鷸,鷸科濱鷸屬,體型略大,嘴較長且厚,嘴端微下彎,上體色深具模糊的縱紋,頭頂具縱紋。繁殖于西伯利亞東北部,喜潮間灘涂及沙灘,常結大群活動,是常見候鳥。
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今年4月,易危鳥種大濱鷸再次如約來到廈門。觀鳥愛好者在翔安大嶝大橋附近的海灘上,看到了1000多只大濱鷸,廈門的濱海濕地受到了大濱鷸的歡迎。然而,觀鳥人士表示,雖然廈門是鳥類遷徙路徑中的重要一站,但在保護鳥類棲息地上仍需努力。
上千只大濱鷸來廈
每天春天,在澳大利亞越冬的大濱鷸都會進行遷徙旅程,它們從澳大利亞的羅巴克海灣出發,飛往北部地區。為記錄大濱鷸的遷徙路徑,去年10月,一個外國的候鳥遷徙研究機構在4只大濱鷸腳上綁上了衛星追蹤器。3月底,4只大濱鷸開始遷徙。
今年3月25日,一只帶著衛星監控的大濱鷸飛到廣東汕尾地區。4月5日,另有一只帶衛星監控的大濱鷸來到廈門。這個消息讓廈門觀鳥協會的成員非常高興,廈門觀鳥協會秘書長陳志鴻表示,這意味著通過科技手段,再次證明廈門是大濱鷸遷徙過程中重要的“驛站”,廈門的濕地濱海受到大濱鷸的歡迎。
來廈門的大濱鷸停留在哪呢?廈門資深鳥友、擁有“翔安第一鳥人”美譽的云鶴表示,今年他先后兩次在翔安大嶝大橋附近的海灘上看到了大濱鷸?!暗谝淮问?月22日,退潮時海灘上飛過了大約1100只的大濱鷸。4月4日,在這個位置周邊,又停留了100多只大濱鷸。而在翔安東坑水庫、島內五緣灣、機場附近的灘涂,同樣也是大濱鷸的驛站?!?/p>
云鶴介紹,除了大濱鷸,黑嘴鷗、白腰杓鷸、勺嘴鷸、小青腳鷸等珍稀鳥類在廈門也能看到。
4月4日,出現在翔安大嶝大橋附近海灘的大濱鷸。
遷徙來廈的鳥類在減少
云鶴說,春秋兩季是大濱鷸的遷徙過境期,遷徙期分別為3月中旬到5月上旬、9月底到11月初。多年以來,廈門良好的濕地灘涂環境,吸引了大濱鷸在此停留覓食。然而,雖然今年大濱鷸成功找到廈門的“驛站”,但來廈的大濱鷸數量卻減少了。廈門觀鳥協會總干事山鷹表示,以往一年內來廈的大濱鷸最多會有三四千只,但近年數量減少了很多。
“棲息地保護是很重要的,鳥類千萬年都在同一個棲息地停留休息,突然有一年棲息地被破壞了,沒有地方休息了,這對鳥類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據了解,截至去年年底,在廈門一共記錄到362種鳥類。不過,由于近年來灘涂填海、開挖工程等因素,鳥類棲息地被破壞,山鷹說,紅喉潛鳥等鳥類在廈門基本已經觀測不到了。
鳥類棲息地應重點保護
鳥類棲息地被破壞已引起各方注意。在此前的“生態紅線”規劃中,珍稀物種保護區被納入紅線,不得破壞,在杏林灣還有一處紫水雞的保護安置地。
陳志鴻表示,利用衛星定位記錄大濱鷸遷徙路徑,實際上也是為了保護大濱鷸?!巴ㄟ^衛星定位,可以記錄下大濱鷸在遷徙過程中的集中棲息地,對此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辈贿^,陳志鴻也表示,鳥類棲息地保護仍然艱巨。例如,雖然規劃了紫水雞的保護安置地,但沒有后續維護措施,安置地仍遭到破壞。
陳志鴻建議,在“生態紅線”規劃中還應加入海域生態紅線,保護鳥類和漁業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