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金枝玉葉擺件以5萬元高價“購得”。
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龔小莞)位于湖光路12號張雄書畫院二樓的“朱法鵬收藏藝術館”于今天正式開館,免費向公眾開放。朱法鵬以獨樹一幟、氣勢磅礴、融匯東西方繪畫精髓的當代花鳥畫為公眾所熟悉,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有三十年的收藏史。此次,朱法鵬精選出一小部分比較稀有的藏品,從北京家中拉到廈門展出。藏品近300件,年代從西周、漢代、唐宋元明清,直至現代,除了佛像、青銅器、金器、瓷器外,還有唐代彩陶馬、清代田黃凍印章、清代翡翠煙嘴、銅鏡、玉幣、金書等藝術瑰寶,琳瑯滿目。 “收藏的東西從來不賣,就是喜歡藝術,留著自己玩” 【被騙反而收得清代藏品,曾有人出價2000萬】 走進藝術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保存完整的北齊佛像,上面有歷經上千年天然生成的紋路。佛像石刻線條造型優美,神態優雅寧和,折射出沉穆樸拙之美。挨著佛像的是一架清代的銅鎏鑲瑪瑙西洋金座鐘,鑲嵌的寶石至今光彩灼灼。左邊的明代木雕觀音長身玉立,高挽發髻,衣袂輕揚,面容安詳,微合雙目。朱法鵬愛不釋手的還有大明永樂年時銅鎏金佛像,線條勾勒出的姿態精彩絕倫。 最精巧的藏品是一組清代宮廷妃子的器具——梅蘭竹菊紅珊瑚金枝玉葉擺件,花繁枝茂,構思巧妙,紋飾精美,寶石鑲嵌,精工細膩,宮廷氣息濃厚。細觀其掐絲技藝制成的葉子,花瓣上鑲嵌的寶石,精巧至極。朱法鵬介紹,這套擺件難得一見,葉子都是純金的,每一件有700多克,是清代皇帝送給寵妃的,如生了皇子冊封時的賞賜。 這套金枝玉葉擺件背后還有個有趣的故事。1985年,朱法鵬在深圳畫院工作。春節前,一名男子自稱是山東老鄉,認識朱法鵬的父親,提出用擺件作為抵押,向他借5萬元,過年后歸還。當時朱法鵬覺得擺件挺好看,而且是純金的,就同意了。但過完年后,那人就消失了。“被騙了,5萬元相當于兩年的工資,擺件當時值不了多少錢。”但是現在,有人出2000萬元朱法鵬都不賣。“我收藏的東西從來不賣,就是喜歡藝術,留著自己玩。” “收藏偏離‘美’的本義,會陷入‘物役’‘物累’的怪圈” 【元代古籍善本到手,藏家卻因激動中風倒地】 朱法鵬將收藏稱為“一不留神踏上的不歸路,注定從此心靈備受歡樂與痛苦的無盡煎熬”。他一語道破收藏圈:只有“眼力”是最受尊重的,沒有身份、地位高低貴賤之分。平日的大款、文人,變成地道的“淘寶者”;省級要員請補鞋匠的藏友掌眼,大學教授與只有初中文化的收藏家為一尊北魏小銅佛像的真贗爭辯得面紅耳赤。 最初收藏時,朱法鵬常常陷入焦慮、浮躁。他曾因嫌一幅陳子莊的四平尺花鳥要價600元太貴而放手;一件有一流釉色、器形規整的南宋粉青龍泉爐,要價3000元,只拍了張照片就放棄;一件28厘米的刻劃“樞府”款的大碗,內有雙鶴纏枝紋飾,釉是一流的鴨蛋青色,因價格偏高,眼睜睜讓別人奪得。因“撿漏”心切而購得贗品,就更是家常便飯了。在坎坷的收藏過程中,朱法鵬不斷領悟收藏的本質與內在之美。 朱法鵬曾親眼目睹一位事業有成的朋友,過度偏執和貪婪,終因愚昧無知,百萬家產打了水漂;也曾看過一位古玩鋪店主,以百余元撿得一件石濤的尺幅,以8000元倒手給廣東商人,當此幅石濤之真跡被轉手賣了30萬元時,頓時嚎啕大哭;亦見過老“撿漏”藏家因淘得一部元代版古籍善本,顛狂失態乃至當場中風倒地。朱法鵬認為,這都是偏離了收藏“美”的本義,陷入“物役”“物累”的怪圈。 朱法鵬遵循老子“清凈、無為、柔弱、不爭”以及“抱一、寡欲、自然、玄妙”之要旨,進入新的收藏境界。他將藏品從高閣中搬出來,分享收藏樂趣,讓喜愛藝術的朋友們可以欣賞到古物的美。 ? |
相關閱讀:
- [ 03-10]看中央美院廈門校友畫展 將持續到本月26日
- [ 07-11]父女水墨畫展在廈門舉辦 黃胄梁纓各具魅力
- [ 04-24]廈門藝術畫展展出10米長卷 十八羅漢禪意盎然
- [ 01-03]廈門舉辦《橋·僑——世界華人華僑心連心畫展》
- [ 09-29]燈光節開幕 全省首個園林概念的3D畫展亮相廈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