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通訊員 李春妮)走過了整整7年的歷程,廈門醫改挺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昨日,廈門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暨衛生計生工作會議召開。導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在多方征求意見,七易其稿后,《廈門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進一步修改完善,即將印發。
這份新方案的重大突破是什么?涵蓋了哪些內容,能否解決市民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廈門市發改委副主任、市醫改辦主任楊琪對“升級版”的廈門深化醫改有關政策進行了解讀。
適當減少三級醫院普通門診
醫改主要是要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想解決看病難,分級診療是一道必答題。
對此,《方案》提出構建以三甲綜合性醫院為龍頭,三級綜合性醫院、二級醫院、各類專科醫院等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金字塔型分級診療體系。三甲綜合性醫院主要負責:危重急癥和疑難病癥診療服務、高級醫療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任務、接受其它醫療機構轉診、對其它醫院進行技術指導。三級綜合性醫院等主要負責:提供較為復雜疾病的診療服務、承擔一定教學科研任務、接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一般常見病與多發病的診療服務、服務社區和村鎮。
據楊琪介紹,未來廈門將適當減少三級醫院普通門診,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診的患者上級醫院優先接診。此外,專家門診較大比例號源將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診。
新建醫療機構重點布局島外
“接下來,廈門將按實際常住人口數重新核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規模,不足部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解決。”楊琪說,為了破解看病難的問題,廈門將加強規劃引領,新建醫療機構重點布局島外,完善島內醫療機構配套設施建設;千人均床位數達到4張后,原則上不再擴大公立醫院規模,床位使用率80%以下的公立醫院不再進行擴建,嚴禁公立醫院舉債建設和舉債購置大型設備;2017年,千人床位數將達到5.25張、醫師數2.76人、護士數3人,至2020年千人床位數6.14張、醫師數3.24人、護士數3.46人。
此外,《方案》力促社會資本辦醫形成廈門特色,以高端化、專科化和對臺為引資重點,以綜合性政策扶持為支撐,以醫療園區規劃建設為平臺,形成各類醫療機構有序競爭、相互促進的多元化辦醫格局,滿足群眾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
6月取消公立醫院醫療耗材加成
對照省醫改試點方案,廈門的醫改方案力度更大、標準更高。
楊琪說,《方案》提出今年6月1日前率先取消公立醫院的醫療耗材加成,今年底前全面完成廈門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較省醫改方案調整面更大,同時將取消藥品、耗材加成擴展到社會資本舉辦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并配套實行統一的醫保支付政策,覆蓋面更廣,最后徹底破除“以藥養醫”。
取消醫療耗材加成,這意味著今后在醫院看病,一些機器設備的檢查收費價格就會降低,比如做血常規、做磁共振等等的收費有望降低。
楊琪特別強調了《方案》中要求的“三個嚴禁”,即公立醫院嚴禁給醫務人員設定創收指標,嚴禁院長收入與醫院經濟收入直接掛鉤,嚴禁醫務人員獎金、工資等收入與藥品、耗材和醫學檢查等業務收入掛鉤。
相關新聞
廈門戶籍人口人均期望壽命80.1歲
導報訊 (記者 李方芳)昨日,廈門衛生和計生工作會議與廈門市醫改會議同時舉行。廈門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楊叔禹透露,廈門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0.1歲,相比去年又有所提高,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根據《2013年度健康報告》,2013年,廈門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79.68歲。
楊叔禹介紹,去年廈門深化醫改有新突破,開展了以患者利益為導向的慢性病分級診療改革,廈門首創的慢性病分級診療模式將在全國推廣。廈門穩妥實施“單獨二孩”政策,目前已發放5000多本“單獨”夫婦再生育服務證。此外去年全市一批重點項目相繼竣工,全年擴增醫療編制床位2000張;提升了以市民健康信息系統為支撐的區域衛生信息化水平,建立了全市醫療預約的統一號碼96166。
去年,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0.1歲,戶籍人口主要健康指標繼續保持發達國家和地區較好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