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記者 蘇奇)對于目前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廈門醫療界并不諱言,而且針對這些問題的醫療改革也沒有停下腳步。接下來,市民看病買藥及CT等檢查將更便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也將更貼近市民需求。
昨日,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暨衛生計生工作會議召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蒙徽,市長裴金佳等領導出席。市醫改辦負責人對《廈門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稱新一輪醫改已進入“深水區”,剩下的是“硬骨頭”。
就診
關鍵詞:分級診療
減少三級醫院普通門診,推動家庭醫生服務
“醫院放得下,社區接得住,病人愿意去,小病能治好”,說的是分級診療體系。市醫改辦負責人說,深化醫改要以“強基層”為重點,率先建立科學有序的分級診療體系。
分級診療以“慢病先行”為切入點,推動慢性病和普通門診下移基層,建立專職醫生為主、兼職醫生為輔的家庭醫生隊伍。此外,完善雙向轉診制度,適當減少三級醫院普通門診,較大比例的專家門診號源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診。
廈門將對分級診療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如財政投入進一步向基層傾斜,到社區醫院就診價格更低,基層就醫報銷比例提高等。
作為國務院醫改辦確定的“全國建立分級診療制度試點城市”,廈門首創的慢病(糖尿病、高血壓)分級診療試點工作初見成效,實現慢病患者分診20%的年度目標,基層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同比增長40%以上,未來將在全國推廣。3年內將采取師承方式培養一批基層中醫藥臨床人才,繼續推進名醫下基層“帶徒”,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師多點執業等改革措施。
費用
關鍵詞:醫療服務
徹底打破“以藥養醫”,降低藥費和檢查費
早在2011年,廈門公立醫院藥品加成率就降低了5個百分點;2013年,實現了公立醫院藥品零加成。市醫改辦負責人透露,今年將徹底打破“以藥養醫”:6月前計劃實現醫用耗材零差率,年內計劃取消藥品、耗材加成的范圍擴展到醫保定點的社會辦醫療機構。
實現醫用耗材零差率的同時,在醫療費用方面,將降低藥費和檢查費,提高手術費和診察費。市醫改辦負責人說,今年廈門計劃全面完成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與耗材零差率改革同步進行。其中亮點之一是建立常態化價格調整機制,賦予公立醫院一定定價權限。
據了解,目前廈門共有近4000種醫療服務項目,其中300多種已經下調。大型醫療設備的治療檢查服務價格標準也將適當降低,比如CT、磁共振等檢查項目有望更便宜。
加外,將重點提高手術費、診察費等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廈門將實行差別化的財政補償和投資機制及差異化醫保支付政策,進一步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全面推廣醫保智能審核系統,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評機制,嚴格控制特需醫療服務比例。
醫院內部加強控費制度建設,公立醫院執行“三個嚴禁”:嚴禁給醫務人員設定創收指標;嚴禁院長收入與醫院經濟收入直接掛鉤;嚴禁醫務人員獎金、工資等收入與藥品、耗材和醫學檢查等業務收入掛鉤。
數據
兩年后千人床位數增48%
●目前:廈門共有醫療機構1255家,實際開放床位1.3萬張,執業醫師2.31萬人,千人床位數3.53張(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54張)
●2017年:千人床位數將增至5.25張,醫師數增至2.76名,護士數增至3名
●2020年:千人床位數增加到6.14張,醫師數增至3.24名,護士數增至3.46名
措施
新建醫院優先布局島外
目前島內外醫療資源布局嚴重不平衡,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島內。新建醫療機構將重點布局島外,完善島內醫療機構配套設施建設。
千人均床位數達到4張后,原則上不再擴大公立醫院規模;床位使用率80%以下的公立醫院不再進行擴建;嚴禁公立醫院舉債建設和舉債購置大型設備。
特色
鼓勵投資老年病等專科
社會資本辦醫已形成“廈門特色”。廈門將進一步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支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將新增醫療資源留給社會資本辦醫;規劃建設醫療園區,發展健康醫療產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舉辦中醫、腫瘤、護理院、康復、老年病等專科醫療機構及獨立的醫學檢查檢驗機構。加大社會資本辦醫財政扶持力度;完善醫保、價格等配套政策;在職稱評審、等級評審、技術準入、科研立項等方面享受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蒙徽指出,深化醫改工作,重點是加快創新體制機制。突破醫改難點,要加強統籌協調,關鍵處理好五大關系——
①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問題導向的關系
按照全省醫改方案,從廈門醫療衛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入手,著力在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上下功夫。
②處理好全面提升與重點突破的關系
認真落實廈門《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實施方案》,突破工作中的主要短板,推動醫療衛生水平全面提升。
③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注重運用市場的手段,在藥品、耗材等醫療器械采購上充分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④處理好政府和醫院的關系
以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統籌考慮哪些權利可以放、哪些權利不能放。
⑤處理好島內與島外的關系
加快提升島外醫院軟硬件水平,推動全市醫療衛生事業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