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姓氏從哪來
隨著流動人口不斷涌入,許多原本沒有的罕見姓氏逐漸進入廈門,豐富廈門的姓氏文化
這些姓氏有來頭
“操”姓源于殷周時期,“黑”姓源于古代突厥等外來民族,“丑”的起源傳說竟是女媧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俊鴻 實習生 朱素敏)近日,一條新聞在網上流傳,令人啼笑皆非——一對夫妻鬧離婚,只因丈夫姓“操”,妻子覺得孩子跟著父親姓,取什么名字都覺得別扭。網友們無力吐槽,調侃稱:取個名字這么難,就叫“操心”吧。
其實,中國姓氏文化博大精深,幾乎什么姓都有。記者昨日了解到,廈門大大小小共有1109個姓氏,除了陳、林、黃等“大家族”外,還有不少“少數派”,其中有姓“闕”的,有姓“黑”的,有姓“丑”的。為孩子取個中意的名字,對有的父母親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考驗。
“隨著流動人口不斷涌入廈門,許多原本沒有的罕見姓氏,如今逐漸進入廈門,豐富了廈門的姓氏文化。”一名對廈門姓氏頗有研究的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說。
廈門的“操”姓朋友,其實不算少
昨日,記者了解到,其實廈門也有姓“操”的常住居民,約24人,比起其他只有一兩人的罕見姓氏,還算多的。據了解,廈門的原始姓氏中,并沒有“操”這個姓氏。資料顯示,它是外來姓氏,安徽、浙江、河南等省市均有“操”姓后人。據非官方統計,全國約有“操”姓后人10萬余人。
溯源>>
“操”姓發cāo的音,有兩大起源,一是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后代,以職業技能名稱“琴操家”的操為氏;一是源于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盤庚給大夫所封官職,屬于帝王賜姓為氏。
姓“黑”和姓“丑”的,或是少數民族
如果說姓“操”是中國博大精深姓氏中的“少數派”,那么以下這兩個罕見姓氏,就更“霸氣”啦——在今年最新統計的廈門381萬常住人口中,有5人姓“黑”,有5人姓“丑”。因為人數實在太少,讓人不禁猜測同姓氏的他們是不是一家子。
溯源>>
“黑”和“丑”這兩個姓屬外來姓氏。黑氏,源于古代突厥等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在今西南地區彝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廣有分布。
“丑”姓念niǔ,集中分布在陜西、甘肅等地。源出有七個,其中一個源于風姓,出自太昊伏羲氏之妹女媧。說法較為廣泛的還有滿族鈕鈷祿氏的簡化,以及愛新覺羅氏的發展變化。
一位老太太姓“老”,12位男士姓“母”
在廈門人中,還有不少罕見姓氏。
其中,有一人姓“老”,是一名78歲的老太太。“上了年紀的,叫‘老’似乎順理成章,如果一個小孩子,叫老××,確實有點奇怪。”有網友認為。
有人姓“笑”?不許笑!廈門人確實有人姓“笑”,是一名女子。記者了解到,廈門原本沒有“笑”的姓氏,這名女子是從省外嫁入廈門。這個姓氏實在罕見,記者在網上都查不到它的確切來歷。
“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或許不少市民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清宮戲”的格格、阿哥身上,其實廈門也有一名姓“愛新覺羅”的女子,還是個“85后”。
“龔”姓比較常見,那么,有姓“母”的嗎?有!據了解,有21名廈門人姓“母”,其中12名為男性。
溯源>>
“母”姓歷史悠久,起源復雜。一說源于田姓,也有說法稱是從復姓“胡母”而來。“母”姓早期為漢族人,因歷史變遷、移民、避難、統計出錯等原因,遷徙到少數民族地區,演變成今天的回族、滿族、蒙古族、羌族、土家族、藏族、苗族等后人。
“老”姓,在今遼寧、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僳僳族等有此姓。關于老姓的來源,有不同說法。一是黃帝子孫老童后代;二是春秋時期宋國司馬老佐后代。
女記者姓“主父”,引來讀者“人肉”
談及廈門稀少的姓氏,還得談談海西晨報之前的一名女記者———主父真真。
2012年7月,主父真真來到報社工作,受到特別關注。因為她的姓氏在廈門很少見,還有讀者因此“人肉”她。據了解,主父真真來自山東臨沂,本來也沒覺得這個姓氏有什么特別,以前在老家讀書時,身邊就有很多同學姓主父。她來廈讀研究生后,情況卻來了個180°的大轉彎。據了解,自主父真真來廈后,廈門才有了“主父”姓氏的使用者。
溯源>>
“主父”是中國一個罕見的復姓,在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讓位給小兒子惠文王,自號主父,其地位有如后來所說的太上皇。后因二子爭王位,趙武靈王被困餓死于沙丘宮。相傳姓主父者就是他的后人。目前主父姓氏多分布在山東臨沂,陜西也有這個復姓的使用者。
【趣事】
特殊姓氏難取名 落戶時常“返工”
一名基層派出所民警告訴記者,之前有一對夫婦準備給新生兒落戶,結果到了戶政窗口卻猶豫了——丈夫姓闕,原本在家翻字典想好的名字,到了最后時刻又猶豫了。
“‘闕’諧音‘缺’,取名落戶下去,跟著孩子就是一輩子啊,要慎重!”在戶政窗口商量了近20分鐘,這對夫婦還是沒下決心,選擇回家繼續研究。
警方表示,給新生兒取名,只要不含有連公安系統都找不到的生僻字,都可以使用,一些特殊姓氏有忌諱,家長應多加考慮。
【數據】
八個廈門人 就有一個姓陳
據悉,截至2014統計年度,廈門常住人口共有1109個姓。
在這1109個姓氏中,排名前10位的為:陳、林、黃、王、李、張、吳、葉、洪、楊。其中“陳”姓,幾乎8個廈門人中,就有一個陳姓的。
據了解,“陳”姓坐上廈門頭把交椅已經很多年了。2010年,廈門常住和暫住陳姓人數有67.3萬多人,在廈門姓氏排行榜上高居榜首。
【鏈接】
漳平“百姓村”:一千多人小村莊 竟有97個姓
一個僅有1697人的小村莊竟有97個姓,距離廈門約270公里的龍巖漳平市赤水鎮香寮村,可謂名副其實的“百姓村”。
記者從香寮村民俗館了解到,村里的畬族村民有“藍、盤、雷、鐘”四大姓氏,還有兩名越南新娘姓“阮”。另外,“鹿”、“淑”、“順”、“戢”(念jí或Zhé)等姓氏分別只有1人,“米”姓2人,“練”姓5人。“戢”姓從浙江遷入,“練”姓則是客家人。
據《香寮村史》介紹,該村的移民史可追溯到唐朝初年,陳元光父子率河南固始籍官兵開發閩南,帶來“曹”、“梁”、“傅”、“謝”等姓。由于該村處多地交界,曾是“三不管”地帶,多有外來人躲避戰禍,造就諸多姓氏匯聚的情況。
武平“百姓鎮”:三個村落八千多人 有102個姓氏
龍巖還有一個“百姓鎮”——武平縣中山鎮。昨日,記者從民俗研究者林女士那里獲悉,中山鎮由三個村落構成,8000多人口當中有102個姓氏。
“史料記載,中山鎮歷史上最多時有108個姓氏。”林女士介紹,有的姓氏很罕見,如“綠”、“雄”等,分別只有1人。這兩個姓分別是兩位老人,多年前已經去世。對中山鎮姓氏頗有研究的鐘茂富表示,該鎮原本還有“同”、“源”等少見姓氏,但已遷到廣東梅州。
據介紹,中山古鎮地形似船,下連潮汕平原,上接贛南腹地。為防御廣贛“兩寇”作亂,明代設立武平千戶所,為中山鎮姓氏的激增提供了契機。順治年間,清軍南下,武平先后三次被屠城。之后,清政府廣召流民,各地流民蜂涌而來,逃難的原住民也紛紛回遷。“百姓鎮”最終形成。(本報記者汪長福 石雯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