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24人姓“操”,還有人姓“黑”和“丑”》后續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何無痕 實習生 康寧)在中國姓氏文化中,不乏千奇百怪的姓氏。昨日,本報報道了在廈門大大小小1109個姓氏里,有人姓“操”,還有人姓“黑”、姓“丑”,讓人大開眼界。
除了這些罕見的單字姓氏,廈門姓氏中還有不少獨特的復姓。據廈門姓氏源流研究會在2010年做的一份統計顯示,廈門有100多個復姓,把后人全部湊齊,簡直可以拍一部歷史武俠大戲了。
最新的復姓“大戶”是誰?廈門又有哪些別具特色的復姓?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歐陽”人丁最旺 在廈有1654名后人
2010年,廈門姓氏源流研究會曾經做過一份調查,在廈門150萬常住人口中,有單姓866個,復姓100多個。如今,廈門總共已有1109個姓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廈門的復姓中,人丁最旺的當屬“歐陽”,有1654名使用者。“上官”這個常見復姓,在廈門的使用者目前有401個,也不算少。
溯源:
復姓“歐陽”:據記載,“歐陽”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代。戰國時期越王無疆亡國于楚,無疆受封于烏程歐陽山之南。古代時以山南為陽,因而稱為歐陽候亭,他的后代子孫就沿用了歐陽的姓氏。
復姓“上官”:源自楚國公族,唐時出現于中原的河南地區,并在陜州成為望族。唐末紛擾,中原民眾大舉南遷,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響,在福建邵武生根。
復姓“宇文”:主要源于中國遼東,為南單于之后。魏晉時,北方鮮卑族宇文氏部落,自稱屬炎帝神農氏后裔。東晉時,該部落進據中原,以宇文為姓,稱宇文氏。宇文姓早期活動在西北地區,南北朝時期逐步南下內遷。
一女子姓“申屠” 嫌太兇改姓“申”
“諸葛”、“皇甫”、“端木”“司徒”這些古色古香、“霸氣十足”的復姓使用者很少,分別是21、18、10、13個,頗具武俠味的“令狐”的使用者只有3個。
廈門還有不少奇特的復姓。早前便有位媒體人姓“主父”,讓許多讀者都對她印象深刻。
市民鄭女士告訴記者,她有個親戚的姓很有特色,姓“申屠”。不過后來,因為父母覺得申屠這個姓聽上去似乎太兇,不太適合女孩子,于是決定改用“申”姓。
溯源:
復姓“申屠”:淵源有三個,一是源于姚姓,出自上古舜帝的后代;二是源于姜姓,出自周平王給申侯幼子的封地;三是上古時期有申徒氏因音誤傳為申屠氏。現主要分布在浙江、陜西、甘肅等地,人口1.7萬人。
復姓“端木”:起源也有三種說法。一源于羋姓(源于軒轅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師鬻熊后代端木典;二源于回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三源于改姓,臺灣林氏族人遭日寇侵略被迫改姓,“端木”意即“雙木”之林氏。
翔安“朱陳”復姓 生前姓朱過世姓陳
廈門還有一個令人稱奇的復姓“朱陳”,使用者有21人。與“歐陽”等傳統復姓不同,翔安的“朱陳”復姓確實為兩姓合稱,但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特色——活著姓朱,辭世后改姓陳。
這種姓氏形式在翔安已經流傳了數百年,主要集中在翔安馬巷鎮的后亭、桐梓、內田等社區。有專家推測,“朱陳”的開基祖應當是祖先陳福全——廈門禾山“五戶陳”之一。
溯源:
復姓“朱陳”:據相關資料推算,陳福全應是生活在明朝年間。他熱衷絲竹,曾只身一人到當時的同安縣馬巷一帶教授南樂,并入贅桐梓社區的朱家。但入贅之后,姓朱還是姓陳一直沒有定論。
陳福全與朱氏締結連理后,四代單傳,為了家族人丁興旺,便前往北辰山問卜。仙人托夢,“蟲燒死,黃葉落,朱出現”。陳福全與族人便都定為朱姓,果然子孫輩出。陳福全壽終后,族人為圓其心愿,就用“陳”為他立碑。至此,朱姓改陳姓,而“生朱死陳”的規矩也世代沿襲。
【專家分析】
人口遷移流動 推動姓氏結構變化
“姓氏結構的細分和人口遷移是分不開的。”廈門姓氏源流研究會會長陳淑娥告訴記者。
數百年前,廈門乃至整個閩南地區,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開放程度不夠,姓氏也比較單一。古代一些官僚在政治斗爭或戰亂中,為了避難,會將族人、兒孫們更換姓氏,流散到各地去避難。唐末五代,翁氏39代翁乾度(莆田人)在閩國任職,有6個兒子。后晉太祖天福年間,閩國被南唐和吳越瓜分而亡,翁乾度攜眷歸隱莆田竹嘯莊。為了避難,他將6個兒子依次改為洪、江、翁、方、龔、汪六姓,他的后代子孫有些流散到廈門來,這六個姓氏也在廈門扎根下來。
上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政策開始實行,廈門作為經濟特區,外地移民大量涌入,也豐富了廈門的姓氏。河南、陜西、山西3省都是姓氏輸出大省,闕、黑、丑、老,這些少見的姓氏,填補豐富了廈門姓氏結構。
陳淑娥告訴記者:“罕見姓氏的使用者來廈門打工就業,還有少數民族學生來廈學習、工作,都補充和豐富了廈門的姓氏結構。”據了解,廈門大學就有一位來自西北地區的學生姓“虎”,因為獨特的姓氏,受到不少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