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訊期,古墓就會淹在水里。
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陳滿意 實習生 姚斐)集美后溪的石兜水庫邊上有一處古墓還有石刻,雕刻得非常好。”近日,市民陳先生向記者報料說,水庫的水位下降時,在岸邊就能看到龍形的石雕,兩處露出水面的旗桿石保存完好,還有一處是碑亭屋頂的石構件。有人說,古墓不遠處一塊巨石上的“第一山”石刻,出自朱熹之手。
據記者了解,古墓和石刻已經列入集美區(qū)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墓主人身份顯赫,可惜無法確認是誰
石兜水庫位于坂頭水庫上游,風景優(yōu)美,吸引了不少游客。昨天上午,記者跟隨集美文史研究愛好者、集美文化局退休干部林火榮,在石兜水庫的岸邊果然看到了陳先生所說的古墓,還有一些掩埋在泥沙中的石構件。
裸露在泥沙中的三合土墓圍有一米多長,雖然風化嚴重,但依然堅固。古墓洞口橫著一塊石板,看起來像石碑,兩米多長、一米多寬,可惜大半被埋在土里,裸露部分沒有文字。距古墓十多米的水邊,有兩塊碑亭屋頂石構件,其中一塊淹沒在水中。另外還有一對旗桿石,露出水面二十多厘米。
林火榮曾于2009年做過集美區(qū)的文物普查員,對集美區(qū)的文物非常熟悉。他說,當時就發(fā)現了這座古墓,不過只有水位下降時才會露出水面。
“從精美的石構件、古墓的規(guī)模以及兩處旗桿石,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顯赫。”林火榮說,從墓的建制、規(guī)模來看,應該屬于官宦人家的夫妻墓。這座古墓曾被盜過,雖然碑亭上的石構件還在,但墓碑已不知去向,無法確定墓主人是誰。
有人說“第一山”石刻出自朱熹之手。
“第一山”是朱熹、朱芾還是米芾手跡?
離古墓不遠處,有一塊四五米高的大石頭,上面刻著“第一山”三個大字,周圍還有陰刻的線條框起來,但沒有落款。
有人說“第一山”是南宋理學家朱熹書寫并找人刻的,也有人說是明代書法家朱芾的手跡,但不少書法愛好者則認為這三個字應該是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字。
林火榮說,朱芾游江南汴河時,在半山腰的石頭上寫下“第一山”,石兜水庫內“第一山”石刻無論字形還是體積都酷似朱芾當年留下的那三個字。
這塊巨形石刻旁的一塊石頭上,還刻有“第一巖”三個小字,長寬十多厘米。“第一巖”之上的另外一塊石頭上,則刻著“獅形”兩個字,之間相距約1米,大小與“第一巖”相似,字形略扁。林火榮說,當時傳說從山的某一個角度來看,這座巨石及周圍的碎石看上去像一個獅子頭,所以被稱為“獅形”。
石兜水庫水位高時,“第一山”石刻被完全淹沒在水中。在林火榮的記憶中,石兜水庫建設前,位于水庫底部有一個石兜村和一處建筑精美的廟宇。當時村里有幾百戶人家,苧溪兩岸樹木蒼翠,梯田一處接著一處,田園風光非常優(yōu)美。
從當時的位置,也就是今天的水庫底部看,“第一山”石刻位于半山腰,至于究竟是否是朱熹手寫并讓工匠鑿刻的,目前尚無從考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