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同安溪林村流連。
同安首期美麗鄉村講解員培訓班合影。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盧漳華 通訊員 葉秋碧 圖/通訊員 何東方)4月24日下午,同安區首期美麗鄉村講解員培訓班的30位學員,根據學習所得,為各自所在村創作講解詞,并現場進行模擬講解。與開班前不同的是,學員們個個自信滿滿,聲情并茂地介紹著自己的家鄉。最后,培訓老師經過專業的考核合格后,為學員班頒發了合格證書,歷經四天的同安區首期美麗鄉村講解員培訓班圓滿結束。
挖掘資源
講述美麗故事
“這樣的培訓太好了,要多開展,而且應該要有持續性。”白交祠村副書記楊財穆拿著合格證書高興地說,“以前,只懂得種田,不懂得去挖掘村里的一些資源,更別說怎么去向別人介紹了。通過培訓,對鄉村旅游有了新的認識,涌現了許多想法,回村后便要開始行動了。”
不只楊財穆,其他學員也紛紛表示,原先都不知道要怎么開口,不懂得如何為游客講解,甚至對自己的家鄉不自信。培訓完后,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家鄉那么美,還有那么多可以挖掘的資源,也才知道“原來可以這樣對游客說”。
除了如何創作講解詞、如何挖掘包裝各種資源外,學員們還學習了接待技巧和服務禮儀,這對原先的他們而言也是空白點。“客人來了說請,伸手指方向要伸左手,我是這次才知道的。”溪林村村委李寶瑜笑著說。
四天的培訓,學員們一起學習生活進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培訓結束了,他們相約要到彼此的村莊去參觀,多互相交流。“培訓雖然結束了,但畫下的是逗號,不是句號,未來還將繼續更美好的旅程。”廈門旅游培訓中心主任張斌說,“希望學員們把這次培訓當做一個新的起點,在美麗鄉村共同締造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融入到生活工作里面,吸引更多的游客,發展鄉村旅游。”
做大品牌
帶動村民致富
學員們培訓結束回鄉,他們思索的思索,開討論會的開討論會,行動的行動,根據各自不同的身份做著同樣的改變,一步一個腳印地往發展更好的鄉村旅游的路上走著。
“千層糕好吃又健康,這要告訴游客,他們才會知道。不僅要會做也還要會說。品牌已經打出去,還可以在村里設置廣告牌,讓不知道的游客一來竹壩就被這無聲的‘講解詞’打動。另外,也不妨改變千層糕只有類似圓柱的形狀,做得更多樣更有趣些。”在竹壩管委會開著一家賣服飾和糕點小店的歸僑曾瑞美,她先勾勒出一幅小藍圖。
“長期在外讀書,村子又變化那么大,首先我要自己逛逛,熟悉下,拍些村里的美景、特色的東西,再配上講解詞發在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看到來玩。現在朋友圈很流行,朋友來玩之后可能又發朋友圈,如此一來,就會有更多的人知道軍營村并前來游玩。”來自軍營村的大學生高亞桑將要這么做。
“村里剛組織開了個會,討論準備要寫兩份講解詞,一份講黨建富民強村,一份講鄉村旅游。這樣重新規劃路線,完善講解詞后,就不會像以前那樣盲目地走到哪說到哪了。村里還計劃在9月份舉辦茭白文化節,提高“一村一品”茭白筍的附加值。”頂村村大學生村官蔡福林團結眾人一起改變,他正在這樣做。
“培訓完后,才真正地認識到,現在不能再只是簡單地種田,旅游可以帶來其他收入。回到村里,我馬上著手承包了一塊地,準備種佛手瓜,游客來就可以賣,沒有賣完的,就喂雞喂鴨,再賣雞蛋鴨蛋,土雞土鴨。另外,“一村一品”白交祠地瓜,現在村民大多是散賣,價格也不統一,這樣不能達到很好的經濟效益,有機會要想辦法統一一下。”白交祠村副書記楊財穆動腦動手,他已經開始做了。
【“三美”】
溪林 山美 景美 人美
如果您以前聽說過溪林,那應該是“養豬的地兒,又臟又臭”,不過在美麗鄉村建設后,生豬退養了,村莊美了,環境也好了。現今,豬圈變綠地,豬槽變花盆,廣場有學問,村中有花海,村內有國學講堂。三臭變三美,你別不認識了,它還是溪林,只是不是原來那個溪林了。
入村就是數百米長的孝德路,24座雕像記錄著《二十四孝》的故事;立體路標一目了然而又時尚、美觀、大方;走馬人、上院、林窯里三個自然村分別矗立著別具特色的雕塑;過去新村部右側兩塘豬糞豬尿池搖身一變成了溪林文化廣場。行走在寬闊的馬路上,給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村莊干凈整潔、綠化賞心悅目。溪林村還是個有文化的地方。現在溪林的男人普遍外出打工,婦女則在家務農,村里就組織小孩講國學、誦經典與中老年大媽掃盲班相結合,開辦了國學講堂。村里還有一個日晷廣場,可以學習了解古代計時法哦。
如今,漫步在溪林村,綠樹成蔭,孝德路24座雕像講述著中華民族孝道故事,溪林、上院等文化廣場讓人流連忘返,國學講堂內還不時傳來瑯瑯的讀書聲。快來一起感受它的蛻變吧!
【“三好”】
軍營村 人好 水好 特產好
同安軍營村山美水好。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沿盤旋的山路,賞嫩綠的茶山和浩瀚的竹海,來到了軍營村,村里房前屋后干干凈凈,井井有條,依山而建的閩南民居古香古色。走在村間,村民熱情友善,看到路過的游客都會熱情地邀請他們進來泡茶聊天。
這里石頭千姿百態,惹人眼球,堪稱一絕。它們還有很多別致的名稱:豬探頭、牛吃草、波浪石等等,好玩又好笑。有時候還能在造型奇特的石頭上看到了古人留下的墨跡,有人說“這可能是仙人留下的仙跡”呢。水美也是一大特色。這里的水,晶瑩剔透,清澈見底;這里的水,色彩斑斕,讓人心醉。山上有一個“七彩湖”,從不同的角度看呈現不同色彩,其水之美可與九寨溝媲美,至今“養在深閨無人識”。
這里的土特產夠土夠好吃。軍營村地處高山,所蘊藏的美食極富“高山”風味,有高山地瓜、芥菜、佛手瓜、包菜等,都不是一般的可口甘甜哦。這是因為這里的農作物地處高山晝夜溫差大,容易積累糖分外,還用山泉灌溉呢!另外,這里的土豬、土雞鴨也是非常受歡迎的,特別是土豬都是放養在山上的高山黑豬,肉質鮮美,富有嚼勁。有如此美食的地方,等著您來。
【“三寶”】
白交祠 洗肺 醒腦 滿足胃
同安白交祠村空氣清新。
白交祠被稱為廈門“霧都”,這里每年正月到五月都在云山霧海里浸沐著,這里空氣清新,請大家放肆地大口呼吸新鮮空氣吧,來次清新洗肺之旅!這里也有成片的梯田,在茫茫竹海的掩映中,漫漫云海的覆蓋下,構成了神奇壯麗的景觀。
這里,你可以看到嫩綠連片的茶園和浩瀚竹海連綿纏繞,交相映襯,若隱若現于縹緲霧氣中。漫步竹林深處,兩旁翠竹夾道,竹葉輕輕拂面,顯出萬般的溫柔。若是星光點點的夜晚,三兩好友走在茶香小道,或許就能體會到杜牧詩里所言那般,“云暖采茶來嶺北,月明沽酒過溪南。”
走累了,就一起來嘗嘗白交祠村的美食吧!白交祠地瓜是遠近馳名的特產,是白交祠村鮮活的“名片”。每年5月種植,10月底才收成,由于當地高山特有的氣候、地理、環境等特殊的自然因素,加上地瓜在地里的時間長、不施肥、不噴農藥,因此個兒特別大,粗纖維少,肉質滑嫩,吃起來味道非常香甜。除了地瓜,還有霜凍后的芥菜、高山的冬蜜、純天然的茶油,市民游客到白交祠一定不虛此行。
【“古味”】
頂村 古風 野趣 養生
自行車隊成員在同安頂村健康騎行。
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廈門有這樣的地方么?距廈門島約40公里,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同安頂村村就是了。前往頂村,一路碧波濤般的綠意滿目皆是,就像在一幅幅鄉村水墨山水畫中穿行,滿山遍野彌漫著淡淡的大自然香味。這里山水如詩如畫、植被綠意盎然、民居古香古色、民風善良淳樸。
這里的“頂上人家”景區坐落于頂村村山頂洋,遠離城市喧囂,有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這里獨享優越的自然環境,遠離喧囂,藏水聚氣,形成了集“低碳養生、農莊體驗、田園賞游、山地休閑”幾大功能一體的旅居空間。站在山頂遠眺,極目所致蒼翠如黛,更是令人油然而生“一覽眾山小”的別樣情懷。
這里的茭白筍能當水果吃。由于頂村氣候溫和、水質甘醇甜美,所種植的茭白筍特別好吃,加上近年來茭白筍的品種改良躍進,口感更加香嫩可口。你可別不信,頂村村的570名村民拍著胸脯說:“全同安只有我的茭白筍可以當水果吃,而且口感清脆甘甜,吃了還想再吃!”頂村茭白筍好吃的秘訣在于品種好,全部用山泉水灌溉,嚴禁噴灑農藥,所以能生吃,當水果吃!在這里茭白筍的種植面積很廣,產品遍布全村,歡迎大家來品嘗。
【“洋味”】
竹壩 建筑 舞蹈 美食
同安竹壩充滿南洋風情。
竹壩華僑農場,素有同安“小聯合國”之稱,這里居住著來自印尼、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八個國家的5000多名歸僑。
這里有一個南洋風情度假區,南洋建筑、南洋美食、南洋服飾、南洋舞蹈等,呈現著濃郁的南洋風情。
在這里,南洋文化氛圍濃厚、風貌建筑別具一格、南洋美食誘人、異國歌舞風俗地道,不用走出國門就能欣賞到具有異域特色的南洋風情;在這里,可以到南洋會館,體驗南瓜樂園、玉米樂園和親子樂園等趣味無窮的樂園;可以到芳都楊桃園品嘗香甜多汁的大楊桃……南洋風情度假區還將生態與生產、觀賞與休閑、農俗特色活動與山水娛樂為一體,向游客展現竹壩生態旅游獨具特色的魅力。
小朋友,要不要來一塊“橡皮擦”嘗嘗呢?南洋美食一條街原汁原味的印尼千層糕看似與一般蛋糕無異,長得就像橡皮擦,大家咬一口才發現,香、甜、Q,因此很多人把它稱之為“可口的橡皮擦”。魚蛋酥、肉松小包、搖搖餅等,南洋美食一條街啥美食都有,當然,最搶手的還是原汁原味的印尼千層糕、九層糕。南洋集市更匯集了很多竹壩最具特色的東南亞美食,你們看,有黃姜飯、咖喱雞、印尼春卷、美果魚絲、椰城牛肉、萬隆粉絲、巴東牛肉等,每一款均帶有濃烈的東南亞蕉風椰海風情,熱辣辣地挑逗您的味蕾。快來這里品嘗最具特色的南洋美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