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德國領事館舊址
東南網5月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詹文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 老照片由龔潔、白樺提供)
昨天,鼓浪嶼,細雨。
煙雨籠罩下,小島更加神秘。同樣神秘的,不只是煙雨,還有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有詳細記載的,被留在史料里,留在了后人的記憶里;但是,這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風云變幻,卻有更多的故事沒能及時記錄下來,消散在煙云里。時間過去,曾經見證的人遠離,曾經見證的物毀損,從此,那些故事就真的成了傳說。
鼓浪嶼上的領事館,文史專家們找遍海內外的史料,有些被詳細記載在案,有些卻只有寥寥數筆,更多的故事和當年驚心動魄的細節變成了謎團,沉入歷史的大海中。
德國、法國、丹麥,這三大領事館,留下三大謎團,還有各種版本的傳說,讓后人們不斷揣摩和猜測。
誰也不知道,這些謎團什么時候能夠解開,真正的答案,也許正停留在哪一本還未被人們找到的史料中,或者也許,再也無從解開。
謎團1:原德國領事館在哪?鹿礁路上的那塊牌子未必準確
鹿礁路,一棟紅色小樓,有店家辟成經營場所,并在圍墻內豎起高高的牌子,寫著:原德國領事館遺址1870-1918。
無論是在史料記載里,還是在老廈門人的記憶里,一個半世紀前,德國在鼓浪嶼設立領事館,這是事實。但是,這座領事館到底位于哪里,卻至今是個謎。
文史專家彭一萬說,1864年(清同治三年),德國駐廈領事館開館,首任領事巴仕南。1870年,也就是清同治九年,德國在鼓浪嶼設館,并在旗尾山建領事住宅。另一位專家何其穎,在其著《租界時期的鼓浪嶼之研究》中也明確寫到德國人在鼓浪嶼建館、建住宅一事,還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戰敗,該領事館撤銷,領事也撤回。
可以明確的是,1870年建的領事館與英國領事館毗鄰,但是它具體在哪,眾說紛紜。英國領事館位于鹿礁路14號、16號,也就是說,德國領事館在鹿礁路或者其附近,但到底是幾號,坊間有各種版本流傳。一種說法是在鹿礁路,有店家特意在小樓前立起了遺址的牌子。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復興路,有老廈門人甚至記得,在復興路的那棟小樓,二樓還曾有個固定旗桿的鐵箍。一位曾經住在那里的老教授,再三交代家人,無論發生什么事,都不能把這個鐵箍拆掉,因為它是作為德國領事館代辦處的重要見證。
在彭一萬查閱的資料里,從1864年至1912年的48年間,德國共派出及委托24人次駐廈門領事。
不管145年前這棟領事館到底位于哪,但它消失在了一場大火中,不復存在。這場大火,被記錄在史料里。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奧等國組成的同盟國,對抗英、法、俄等國組成的協約國,中國也加入協約國。文史專家洪卜仁說,戰爭爆發后,有英國軍艦經過廈門,英國水兵登陸鼓浪嶼游玩,看到了德國領事館的招牌。而洪卜仁收藏的一張剪報里,有當時德國駐各地領事集中前往上海的短訊,也就是說,當那群英國水兵經過時,廈門的德國領事館里面并沒有人。
盡管德國領事館里并沒有人在,但看到敵對國的領事館,這群英國水兵二話不說,就進去打砸,最后放了一把火,把領事館燒得精光。
從此,德國領事館就消失了,不再有遺跡存留。
現在的丹麥大北電報局
丹麥大北電報局老照片
謎團2:原法國領事館又在哪?法國領事曾在田尾路辦公
有一種說法:法國領事館位于鹿礁路34號,也就是現在的鼓浪嶼天主堂。該址原為西班牙領事館,后來,西班牙領事館撤銷,改為法國領事館。1916年,西班牙傳教士馬守仁被任命為廈門教區主教,把田尾路一座樓房與法國領事館交換,把領事館改為了主教樓。這棟建筑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西班牙建筑師設計。
還有另一種被更多專家所提及的說法:那就是田尾路。
彭一萬說,1860年(清咸豐十年),法國在田尾路46號設立駐廈門領事館,首任署理領事絨信,第二任副領事為英國人華質美,第三任為非拉日東。不過,也有專家說,法國領事館建于1886年,在田尾東路右邊臨海處。
細節上有所出入,但專家們比較一致的觀點是,20世紀20年代初,法國領事館遷移到了黃仲訓位于田尾路的3幢別墅里,2幢作為辦公之用,另1幢作為住所。
黃仲訓何人,為何把房子給了法國領事館?一位文史專家說,他是泉州人,經營房地產業遍布越、法、英、美、港、臺等地,被稱為“房地產大王”。上世紀初,他到鼓浪嶼田尾路一帶建了很多房產,據稱有8棟西式洋樓。這位華僑思想守舊又崇洋,把很多子女送到了法國接受教育,因為和法國有頗多交集,便將海邊的幾棟別墅給了法國領事館。
后來,領事館被日軍封閉,抗戰勝利后復辦。解放后空置,日漸破毀而拆除。如今,也已經沒了蹤影。
謎團3:丹麥在島上哪設領事館?只找到丹麥人設的電報局
鼓浪嶼的丹麥領事館,在專家查證的史料里,它也存在過,但它同樣謎團重重。關于這個領事館,不同專家之間的說法,都有一些小矛盾,沒能達成一致共識。
有的專家說,丹麥領事館是1863年(清同治二年)開館,首任領事由法國駐廈門伊理士代理。有專家說,伊理士早在1861年就已經兼任丹麥駐廈門領事。也有專家說,丹麥王國在鼓浪嶼設立領事館是在1869年,也就是清同治八年。還有專家說,丹麥領事館建于光緒年間。
不僅是設館時間,就連館址的說法也不一。有專家說,丹麥有在鼓浪嶼建領事館樓,也有專家說,丹麥領事館沒有在島上建樓。
盡管專家們的說法各有不同,但大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丹麥本身沒有派出領事,而是找人兼任。龔潔說,丹麥在鼓浪嶼設立領事館后,沒有派駐領事,領事一職由法國領事監理,卻派來了“大北公司”。
“西方列強設立領事館,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他們看中的是中國主權,還有各種利益。”龔潔說,丹麥領事館就屬于一個形式,而丹麥派來的“大北公司”才是真正目的。
田尾路21號,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如今它的遺跡依舊還在。
龔潔說,大北公司在鼓浪嶼東南海邊建起了一棟歐式平房和一棟經理公館。建筑仿法式,單層平房,設有地下隔潮層,四面拱券環廊,拱券寬窄相間,配置形成韻律。西面拱券裝有柳條百葉,女兒墻和檐口線條極為簡練明快,走廊為平頂,臥室為坡頂,建筑內部布局也較為簡潔,設有壁爐。“大北公司的主要目的,是敷設鼓浪嶼到上海和香港3500公里長的海底電纜,將海底纜線引入平房,接上電報終端機,收發電報,侵占我國電訊主權長達60年。”
當時,中國還沒有建設電報的人才,要委托該公司代為勘察設計,架設電線。于是,就給予該公司在中國有水線登陸專利20年的特權,作為協助中國創辦津滬電報線的報酬。
后來,合同期滿,廈門電信局將水線截斷,強制撤銷其電信營業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