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堂
廈門晚報訊(記者 龔小莞)我姓黃,黃在廈門也是大姓,我想知道我的祖先從哪里來?”“呂厝這個地名是跟姓氏有關嗎?”昨天,本報推出特別報道,為市民尋“出處”,本報市民熱線成了尋根熱線。據統計,廈門的1109個姓中,常住人口排名前十位的“大姓”為:陳、林、黃、王、李、張、吳、葉、洪、楊。今日本報邀請專家為您解讀其中幾個。專家說,黃、孫也是廈門的早期開拓者,有“東黃”“東孫”的說法。
黃氏
■來源:福建泉州
■入廈時間:唐垂拱二年(686年)
■宗祠:位于思明區錢爐灰埕2號、文安小學內的江夏堂,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武狀元黃培松于1910年奉旨建造的宗祠,是黃氏宗親“過臺灣”“下南洋”的出發地,被稱為廈門最具藝術價值的老建筑。
源流
“東黃”中的黃姓,西漢居夏口(今漢口西),東漢稱“江夏”,后播遷各地,裔孫們以“江夏”為總堂號,以徙居地各取分堂號。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泉州富紳黃守恭之子黃綸自泉州遷徙到同安金柄。金柄黃氏支派主要分布在新圩鎮金柄村、古宅村、后埔村、后亭村、新圩村,馬巷鎮四條街、西爐村,內厝鎮黃厝、蔡宅、東燒尾、林下、黃山前、敦后、前宅、田中央。
王氏
■來源:河南固始縣
■入廈時間:唐僖宗乾符(873年-875年)
■宗祠所在:同安五顯鎮北辰山廣利廟的王氏宗祠,每年農歷二月十二舉辦廟會祭拜“開閩王”王審知。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大批王氏子孫遷臺,王審知因此被尊為“王氏閩臺祖”。
源流
唐僖宗乾符年間,約873年-875年,河南固始王潮、王審邽、王審知隨王緒入閩,在南安北山(今同安)竹林兵變,擊殺王緒后建閩國,“三王”被尊為閩國開山祖,屬瑯琊衍派,亦稱“開閩派”。
“三王”裔孫分居新店珩厝、歐厝、蓮河;大嶝嶝崎、后店;內厝趙崗、小光、蓮前;集美苧溪、鳳林、珩山、林尾;湖里倉后、五通;洪塘石潯,同安白礁,灌口上塘、雙嶺、前場等村社。
林氏
■來源:唐代澄渚烏石(今莆田西天尾鎮龍山村)
■入廈時間:南宋年間
■宗祠:位于翔安馬巷瓊頭村的林氏老宗祠已有640多年歷史。
源流
林姓發源于現在的河南省安陽,后兩度南遷。東晉時代,跟隨王敦擁戴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東晉王朝的林祿出任合浦太守。東晉泰寧三年(325年),晉明帝命林祿鎮守晉安郡(今福州市),林祿舉家遷居晉安,成為林氏入閩的開宗始祖。
入閩林氏第15世林萬寵次子林披一支最旺,他的9個兒子先后登科,皆官至刺史(州牧、知州),其派系被稱為“九牧林”,以“九牧”為堂號。其中林葦、林藻兩支先后遷居同安,后林葦裔孫國華(閩林二十四世)移居嘉禾嶼(即廈門島)五通店里,為店里始祖。林氏后人分居海滄、高林、蓮山頭、洪塘及同安柏頭(今翔安瓊頭)等地。
林氏后人入廈時間在南宋年間,具體年份不詳。居今廈門后坑湖社的稱“蓮湖林”,居塔頭、黃厝、茂后、塘邊、村里、南山、后埔、東渡、濠頭、枋湖、鐘完、蔡塘、高殿的仍稱“九牧林”。
孫氏
■來源:泉州青陽
■入廈時間:五代年間(907-959)
■宗祠所在:禾山五通泥金村。
源流
五代年間(907-959),孫朱從泉州青陽遷居嘉禾里,先居何厝黃頭社小演(今五通),因嫌地窄,開發前景不樂觀,又遷高林西村,“鑿塘治第”建立柳塘村西倉社。作為孫氏族人中在廈門島最早的開拓者,孫朱傳衍到現在已有三十六世子孫后裔。
姓氏故事
廈門呂氏
是北宋名相后人
說起江頭的呂厝,廈門人都很熟悉,這個地名也是因姓氏而來。那么廈門的呂氏祖先是從哪里來的呢?
市博物館原館長、廈門市姓氏源流研究會顧問龔潔介紹,北宋靖康之難后,北宋名相呂蒙正裔孫春炳、慕良叔侄由河南播遷晉江。宋紹熙元年(1190年),呂氏后人呂廷元遷居浯州(金門)西倉開基,呂廷元五世孫呂朝興于元代移居同安從順里卿樸(今祥平),再分衍大社、新厝、郭厝、溪頭、下厝五社。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呂廷元九世孫呂長順(號潛德)從浯江(金門)遷同安三都西柯鎮霞崎石井,以教為業,人口迅速發展,成為石井人口最多的大姓,石井因此改名呂厝。今同安呂厝有1400余人,與卿樸(祥平)呂姓同宗共祖。
呂厝面積
曾達三四平方公里
而廈門島內的呂氏后人,來自呂蒙正的裔孫呂肇基,屬于另一個分支。據說,明代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呂肇基從漳州北橋來到嘉禾嶼埭頭(即現在的呂厝),在一個王姓老板的染布廠做伙計,因做事踏實、聰明能干深得老板賞識,升任總管并娶老板千金為妻。
此后,呂氏人丁興旺,將埭頭更名為呂厝社。呂厝土地面積最大時達三四平方公里,東到臺灣街,西到嶼后,南到蓮坂,北到金雞亭。
尋根問祖
如果您對自己姓氏的來源感興趣或有疑問,可撥打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我們將為您尋求權威解答。如果您收藏有家譜等相關資料,也歡迎與我們聯系,共同為廈門人找“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