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全民挖防空洞 據廈門市人防辦工作人員介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廈門全體軍民曾“深挖洞”,部分市民甚至還挖了防空洞當家住。 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很多人對防空洞有著深刻的印象。“刺耳的警報聲常常在上課時響起,老師急忙帶著我們轉移到鋼筋水泥建筑的底層或防空洞。”廈門市原文化局副巡視員陳志銘說,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但他時常會想起上世紀50年代的廈門,“那時候大街騎樓靠街的一側堆滿了半人高的沙包,人行道就像坑道,家家戶戶玻璃窗都糊上交叉的紙條,防止玻璃片橫飛造成二次傷害”。 陳志銘不僅在防空洞內躲避過,還曾在防空洞里住過一段時間。“中學時代,警報聲少了,但我們仍舊和防空洞打交道。那時每學期至少下鄉勞動鍛煉一次,農民家里住不下,就住在防空洞里。防空洞比農民家里好得多,冬暖夏涼,田頭上的高音喇叭聲都聽不見。”如今陳志銘再到何厝、黃厝的村子里,已難覓當時防空洞的蹤跡。 功能轉向平戰結合 據介紹,早期全民挖防空洞,并無統一規范。因此,很多人防工程建設僅作防空之用,與城市建設脫節。改革開放以后,廈門人防工作由單一的防空襲轉向平戰結合:首先,對早期開挖的地下防空工程進行有計劃、因地制宜的擴建,其中有用于城市交通及市政水、電、電信管網鋪設的項目,如鐘鼓地下車輛通行隧道,美仁山、鴻山步行隧道等;有用于旅游、文化娛樂的項目,如麒麟山會場、思明地下冰廳、筆架山地下溜冰場、同文俱樂部和鴻山賓館等;有用于物資倉儲的項目,如地下糧庫、油庫、油漆、玻璃制品、酒類倉庫、香蕉及水果貯藏場所等。近十幾年來,先后又建成了鐘鼓(B道)、仙岳等隧道及大型地下停車場、商業服務的地下室。 至于廈門防空洞的數量和具體分布地點,廈門市人防辦工作人員表示這些屬于保密范圍。 |
相關閱讀:
- [ 01-10]臺首座防核爆防空洞曝光 為蔣介石密令設計(組圖)
- [ 11-18]北京二環內瘋狂群租:暗藏地下車庫 防空洞變旅館
- [ 10-11]朝鮮首次向對韓國傳單開火 韓村民轉移防空洞躲避
- [ 10-04]漳州:芝山防空洞首次向市民開放
- [ 10-02]芝山公園防空洞首次開放:為茶吧和地下迷宮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