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個月,12315接到購車投訴同比增
■工商部門發布購車消費警示,教您五招減少購車糾紛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陳泥 通訊員 林偉武) 昨日,記者從市12315申訴舉報指揮中心獲悉,今年前4個月,全市12315系統共接到汽車類消費投訴590件,同比增長超六成。從投訴內容看,除了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問題外,商家巧立名目收取費用、虛假宣傳、車輛配置“貨不對板”、交車時未同時提供車輛合格證等問題比較突出。
案例
1
展車當新車賣引糾紛
今年3月底,柯先生在島外某汽車展廳看中一款售價11.6萬元的轎車。向工作人員詢問得知“有現車”后,他當場預交了2000元定金,并留了個心眼,記錄下了展車的車架號。4月2日到該4S店提車時,柯先生發現,商家交給自己的車子并非新車,而是展廳里原先擺放的展車。
“這個所謂‘新車’的車架號根本就與展車的一模一樣!”柯先生很氣憤,認為商家沒有盡到事先告知的義務,蒙蔽了消費者。他要求4S店另換一輛新車或退還定金,但遭到拒絕。
工商工作人員在調解中指出,展車經常會被看車的消費者調試,因此可能存在瑕疵。4S店若要將展車賣給消費者,應事先主動說明,不能故意隱瞞甚至欺騙,否則會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經過調解,4S店最終同意退還2000元定金。
2
巧立名目強收“檢測費”
在4S店訂車時,商家報的車身價明明只有30.8萬元,簽合同時卻“憑空”多出3000多元,變成了31.1萬元。倪女士向銷售人員一問,才知道自己被強制加收了一筆PDI檢測(汽車售前檢測)費。
倪女士說,買車時4S店并未告知有這么一筆費用,她向該品牌廠商咨詢,得知廠家并未規定PDI檢測要收費。于是,她向4S店提出退車,要求商家退還已交的50000元定金,但遭到拒絕。
工商工作人員表示,依據相關規定,PDI檢測是汽車交付前必須做的一項常規性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PDI檢測是經銷商為確保銷售行為的正常進行和完成而做的“分內之事”,因此,所發生的費用應該計入成本,包含在車輛銷售價格之內,4S店在車輛總價之外以“服務費”、“出庫費”等名目收取PDI檢測費,不管收取前有沒有明確告知消費者,均屬于巧立名目、價外收費。經調解,4S店最終同意將所收款項退還倪女士。
3
配置“貨不對板”是宣傳失誤?
吳先生3月24日在某4S店訂購一輛轎車,并支付押金2000元。當時他與4S店簽訂的合同上約定,車子為“舒適版”。而銷售人員向他介紹“舒適版”新車時,他看到樣車裝有倒車雷達、LED前燈等,對方也未說明這些裝置不是“標配”。提車時吳先生才發現,所謂“舒適版”新車內根本就沒有倒車雷達等配置。
工商工作人員介入調解后,商家才表示,配置“貨不對板”是“宣傳失誤”。原來,吳先生所購買的“舒適版”轎車本身就沒有倒車雷達、LED前燈等配置,現場展廳內的樣車屬“精裝版”而非“舒適版”。經調解,商家將2000元押金退還給了吳先生。
購車注意五點
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在購車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購車前要仔細了解車輛信息。不要輕信代理人或銷售人員的口頭介紹與承諾,購車時最好有懂得汽車常識的朋友陪同。
第二,簽合同時關注細節。無論是交訂金或定金預訂車輛,還是貸款或全款購車,都要盡可能簽訂正規的書面合同,把雙方商定的價格、車輛型號、車身顏色、違約責任、交車時間及贈送禮品等在合同中明確清楚。簽訂合同前,要核實合同中的各項條款。
第三,提車時仔細檢查確認。要仔細檢查車況、重要部件的性能、配件和內飾裝潢等配置是否與促銷承諾、產品說明書和宣傳材料相符,若存在問題,應及時提出。提車時對交接表中所列內容逐項進行驗收,確定沒有問題再簽字。
第四,消費者要理性消費。從受理投訴情況看,消費者在預訂車輛后,由于個人原因不想購車,與經營者協調退車款、定金引糾紛的也不在少數。消費者要按需理性消費,三思而后行。
第五,購車后保留好相關憑證。消費者要注意保留好維修單據、車輛故障圖片、發票、錄音、視頻等,這些資料是責任認定的重要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