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記者 黃文水)10年前,一臺挖掘機在同安新民鎮烏涂北溪疏浚河道時,將沉睡多年的它從河底淤泥中挖出。近日,烏涂社區村民花了13萬元,為它建起了安身之所——一座古香古色的亭子。恰如275年前佇立在漳泉古驛道旁,如今的它默立在324國道邊,等待著往返漳泉兩地的人們在此歇腳。 它已經275歲了,名字叫青云石橋記碑,高2米,寬0.67米,厚0.1米。烏涂社區老人協會副會長徐海木說,青云石橋記碑是疏浚河道時發現的,在溪里埋藏了多少年已難以考證。徐海木說,一發現石碑,村民們如獲至寶,從風化模糊的字跡上了解到了它的真實身份。 同安文史工作者耿瀚考證,青云石橋記碑原立于烏涂北溪邊的漳泉古驛道旁,立碑的時間為清乾隆五年(1740年)。耿瀚說,此地古時稱烏泥陂,乾隆四年(1739年)由縣令王植帶頭捐俸白銀170兩建造橋,百姓為了紀念這一功績遂立此碑。由于在橋的南面有一座青云樓,這座橋因而得名“青云橋”。 2006年,重見天日的青云石橋記碑一度無處安放,輾轉多處。一直到去年,烏涂社區老人協會籌措資金約13萬元,為古石碑建一座亭子,并于近日整體落成。 “村民自發籌資建亭,讓清代古石碑有了個家。”耿瀚表示,村民自發保護文物的行為并不多見,堪稱我市文物保護的范例。“老祖宗留下的古文物,建亭給予保護,就是為了讓它代代相傳。”烏涂社區老人協會會長徐國榮說,老人協會還在繼續整理挖掘村里的文物古跡,比如村里的古堡、八卦樓等,使其得到更好的保護。 |
相關閱讀:
- [ 12-22]同安危房地基挖出"天下第一泉"石碑 疑似朱熹真跡
- [ 03-20]“容川碼”石碑重現天日 古月港海絲文化有了實物佐證
- [ 03-10]300多年石碑重見天日 印證明末豐州地震歷史
- [ 01-14]臨汾會館內多數住戶已騰退 墻內仍存清代會館石碑
- [ 11-20]“老福州”尋到塵封半世紀的“請用國貨”石碑
- [ 11-19]“老福州”尋到塵封半世紀的“請用國貨”石碑
- [ 11-19]“老福州”尋到塵封半世紀的“請用國貨”石碑
- [ 11-10]漳州薌城區下沙齊天宮媽祖廟迎回百年石碑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