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人自殺或在一念之間 家人應盡快就近求助
2015-05-27 16:44? 蘇奇?來源:廈門網 責任編輯:劉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分析 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 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 根據仙岳醫院精神心理門診部統計,2008年開通心理危機干預熱線以來,共接到咨詢電話3萬多通,其中成功干預高危來電約320例。在所有來電中,排除尋醫問藥及其他無效電話,有60%以上的來電者曾有過自殺念頭。自殺的原因,包括情感問題、家庭關系、經濟問題及抑郁等精神障礙。 來電者的年齡集中在25歲至35歲,青少年是自殺的主要群體。心理危機干預熱線及心理咨詢室主任吳素英說,年輕人自殺的主要因素是面對的社會壓力較大,由于在學校和家庭中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自殺是一種習得行為。”吳素英說,網絡上過度渲染自殺行為和細節,有可能誘發自殺傾向者的絕望感。 應對 抓住最后“救命稻草” 家人應盡快就近求助 有自殺念頭和真正實施自殺行動,差距很大。吳素英說,“不想活”多半是因為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家人或朋友發現身邊人有異常,首先要多傾聽、多陪伴,一起想解決的辦法。如果發現自殺者已開始實施行動,先問清地點,及時趕到勸解;如果來不及,要馬上求助警方或鄰居、社區工作人員。 自殺者在行動之前,往往處于矛盾中,給他們一根“救命稻草”就可能挽救生命。吳素英說,心理危機干預熱線就是這樣的一根“稻草”。 來電者在“24小時曾自殺過”或“可能在72小時內采取自殺行為”、“兩周內曾自殺未遂,近期可能實施自殺計劃”的,都屬于高危來電。對這類群體,心理醫生通過傾聽了解情況,對來電者進行風險評估,再和他一起分析、探討解決方法,并約定定期隨訪。 如果心理危機干預熱線評估來電者有立刻實施自殺行為的風險,也會向警方求助,共同解救自殺人員。 建議 網絡消極暗示 可能誘發悲劇 仙岳醫院副院長劉發榮說,年輕人相約自殺,主要是尋找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認同感,消極的暗示互相影響,有些網友就是這樣一拍即合的。 “健康的性格對預防自殺非常關鍵。”他說,青壯年人群工作壓力大、負擔重,心理問題嚴重且沒有得到釋放和疏導,在遇到挫折時自殺似乎就成了惟一可行的“解決”辦法。 抵抗壓力也要“從娃娃抓起”,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應該包括從小培養抗壓能力。青少年正處于心理學分期中的“青春期后期”和“假成人期”階段,這時家庭、學校、社會都要積極引導,培養他們的健康性格,及時糾正錯誤觀念,讓他們學會接納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同時善于發現自己的優點,善待自己。 同樣的,對于老年人,子女也要給予更多關注,幫助他們多與人溝通,尤其是空巢老人。 如果發現有心理問題,要及時咨詢專家,預防自殺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精神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有些自殺者并不是真的想死,而只是希望得到家人的關注。 “自殺有時只是一念之間,過了這個坎就不會再那么想了。”心理醫生建議,心里有什么委屈可以向親友訴說,很多事說開了就輕松了,平時多參加娛樂活動對心理健康也十分有益。 心情不好或有自殺的念頭,可以做做深呼吸,放松肌肉,也可以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
相關閱讀:
- [ 05-27]多顆關愛之心,少塊奪命之“炭”
- [ 05-26]兄弟倆疑似厭世燒炭自殺 家人收到輕生短信趕去已太遲
- [ 05-18]貴州公務員“以死明志”是否真的明智
- [ 05-13]別對官員“抑郁自殺”做“有罪推論”
- [ 05-13]抑郁癥官員自殺的痛點在哪?
- [ 05-03]違規經營被處理 女孩欲跳海自殺被救
- [ 04-24]防護欄能攔住學生卻修復不了被傷害的心靈
- [ 04-13]女子發割腕照被誤自殺 老公醒酒被綁老婆以為遭綁架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