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詹文/文 吳曉平/圖)這張雕花大床,經歷好幾代人,見證了近百年的歲月。 旅緬僑領楊昭固的后代們,守著句祖訓“祖先的東西不能丟”,走到哪,便把這張大床帶到哪。這次,百年雕花大床“回家”。 昨天,《緬懷先賢 昭示后人——緬甸僑領楊昭固特展》在華僑博物院展出,呈現了楊昭固僑領的傳奇一生。 幾經輾轉,百年大床保存完整 這張雕花髹漆舊式木床保存完整,楊昭固曾經睡過。 現在,在海滄霞陽,還能看到建于90多年前的楊家小洋樓。“祖父1913年回家鄉蓋樓。”楊昭固孫女楊宜珍說,祖父經常往來南洋及廈門。“木床就是當時做的,祖父就睡這張床。”楊宜珍說。當時政局動蕩,住了4年,楊昭固舉家移居緬甸。樓與床等家具,留在了霞陽。 后來,楊昭固逝世,他的后人也陸續走出霞陽,散居世界各地。 但是,楊家后代們守著句祖訓“祖先的東西不能丟”,走到哪都帶著祖屋里的老物件。 木床第一次走出祖屋,是被搬到了楊宜珍弟弟位于廈門島內的家。后來,又從島內運到廣州。這回,從廣州再次回歸廈門。 “大米大王”,運米回鄉幫助鄉親 楊昭固何許人?他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同時代人。祖籍廈門海滄霞陽村,14歲就隨父往來于緬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經商。 年僅20歲的楊昭固在商業上便獨當一面,縱橫于包括船務、米業在內的多個領域,被譽為“大米大王”。 但是,就連85歲高齡的楊宜珍都沒見過祖父。多年前,他們這些孫輩都還不知道祖父多有名。 后來,孫女楊宜權無意翻到父親遺留的一本舊相簿,里面記載了諸多關于楊昭固的舊影往事。 1904年,26歲的楊昭固回鄉創辦了新式學校“霞陽中西兩等小學堂”,這是福建省第三個設立的兩等小學堂。 楊昭固還畢生致力于社會公益。“前幾年,我們到廈門杏濱街道查資料,發現有這樣的記載:……楊昭固每年用船運大米回鄉分發,對于特別困難的鄰里,還給予現金資助。” |
相關閱讀:
- [ 01-11]"大床房"驚四座 嘉庚學院女生玩"拼床"羨煞網友
- [ 05-25]中華兒女美術館展出油畫風景作品 免費向市民開放
- [ 05-14]“勿忘國恥 圓夢中華”書法展覽作品征集啟動
- [ 05-13]藝術廈門博覽會16日在廈開幕 八大展區突出兩岸特色
- [ 04-30]“職工書畫八人展”今日起展出 將免費向市民開放
- [ 04-22]第十三屆“6·18”專設“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和精品展”
- [ 04-08]泉州師院舉辦美術設計類畢業作品展暨人才推介會
- [ 03-20]德馬吉德國展覽公司精心設計海爾2015CEBIT展臺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