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海陸風當“空調” 廈門島內更清涼 雖說許莊“火焰山”之稱有點冤,但從近年來的氣象數據看,夏季島外溫度普遍比島內站點高是事實。這是為什么? 根據1987年至2007年的衛星影像監測和測算,我市夏季自1987年起就存在明顯的熱島效應,當時熱島強度(城鄉平均地表溫差)約為6.7℃,上世紀90年代略有下降,但進入本世紀又快速反彈,2004年達到8.12℃,2007年也有7.41℃。 發生熱島效應的城區面積,最早是20平方公里,到2007年快速擴張超過了124平方公里,而當年的城市建成區總面積為180平方公里,島外大片城區出現了熱島效應。 與此同時,廈門冬季的熱島效應強度,也從1987年的-0.26℃即無熱島效應,到2007年達1.81℃。冬季熱島效應的面積,從9.39平方公里增加到了123.15平方公里。 但是,受熱島效應困擾的廈門,本島卻受惠于一種局地大氣環流——海陸風的影響。海陸風就像空調,給廈門島帶來一絲清涼,因此作為廈門中心城區的島內,反而并非熱島效應重災區。遙感衛星監測表明,廈門城市熱島效應最嚴重的區域為島外的集美、杏林及同安片區,這與當地工業區、大面積的連片廠房,以及工業生產、制冷的廢熱排放等因素有關。 【相關新聞】 挑選10個站點改造升級 再新建10個標準自動站 集美許莊“火焰山現象”,也引起了氣象部門的注意。據了解,今年氣象部門將從100多個區域自動站中,挑選10個條件較好的站點進行改造升級。同時,還將在白鷺洲、忠侖公園等地新建10個區域標準自動站。 此外,氣象部門將對全市自動站進行巡檢,更換設備,統一各區域自動站的設備型號,對出現明顯偏差的儀器進行標校。 為了更好地服務民生,廈門氣象部門擬打造一批“超級站”,除了多要素監測(風、溫、雨等)外,還將根據實際需要,添加監測設備。比如,集美湖站點,將增加大氣電場監測儀器,為青運會賽艇項目保駕護航,同時添加水體監測設備。“超級站”可以掌握更多當地的天氣要素,有利于精細化預報。 |
相關閱讀:
- [ 07-26]西藏阿里暗夜保護區運營 或成亞洲最佳天文觀測點
- [ 06-02]日本連續酷暑 全國氣象觀測點逾三分之一現高溫
- [ 04-24]蔣定之:將海南列為世界旅游組織可持續發展觀測點
- [ 01-17]北京遭遇34小時重污染 七成觀測點亮“紅燈”
- [ 03-22]北京擬建房價觀測點助“穩房價”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