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預制裝配樓”效果圖。 廈門晚報訊(記者 王紹亮)在海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二期B1地塊上,新建了一棟1.6萬平方米的通用廠房。這棟廠房有點與眾不同,它不是在現場澆筑而成的,而是在工廠生產好“構件”后,到現場一塊塊拼裝起來的。這棟“預制裝配樓”近日順利通過了主體驗收。 昨天上午,市建設局副局長、總工程師林樹枝接聽市長熱線談綠色建筑,首推建筑產業現代化。 林樹枝說,建筑產業現代化在歐美已相當廣泛,中國起步較晚。上世紀90年代末期,預制裝配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我國土木工程(橋梁、隧道)等,廈門BRT、集美大橋等工程,都是預制好梁橋再運到現場拼裝的。正在興建的廈門地鐵工程,隧道管片也是在工廠預制的。 “裝配式建筑采用的是預制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早期的預制板房完全不一樣。”林樹枝說,預制板房是向前蘇聯學來的,但是學錯了。一是前蘇聯歷史上沒有地震,房屋設計時不用考慮抗震;二是前蘇聯地廣人稀,建的房子多數是低層住宅,引入中國后“水土不服”。在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中,就震倒了一大批沒有抗震設防的預制板房。 建筑產業現代化盡管也是預制的,但是在工廠生產時,在節點構造等方面就考慮到了抗震要求,裝配而成的房子跟現場澆筑的在抗震性能上沒有什么不同。海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造的這棟廠房,就是引入裝配式預制混凝土結構,墻體、樓板、梁、樓梯等構件在工廠做好后運到現場,通過連接節點的合理構造,將房子拼裝好,達到跟現場澆注混凝土等同的受力效果。 林樹枝說,這是廈門第一棟采用工業化模式建造的樓房。他表示,今后還將擴大建筑產業現代化的試點范圍,如推動洋塘居住區、海滄新陽居住區保障性住房等項目采用建筑產業現代化建造模式,從疊合樓板、陽臺、樓梯、集成廚衛系統等方面入手,逐步提高產業化水平。 據介紹,建筑產業現代化有諸多優勢,節地、節能、節水、節材,與傳統建筑方式相比,可減少90%建筑垃圾、80%木模板使用量、60%用水量和20%材料浪費等,還可避免粉塵污染,隔音、隔熱、保溫、抗震、耐火、防水、抗滲等建筑性能可大大改善。同時,還有利于建筑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相關新聞】 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 廈門申報全國示范城市 林樹枝介紹,廈門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起步早、基礎好,目前正在向住建部和財政部申請全國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示范城市,預計可取5000萬元的中央財政補助,申請成功后可極大地推動廈門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 目前,廈門已完成建設大廈、大西洋天虹商場、中銀大廈、會展中心三期等項目的節能改造。按照廈門市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到今年年底,全市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公共機構辦公建筑應完成能源診斷,對達不到節能要求的要實施節能改造。 |
相關閱讀:
- [ 07-01]廈門綠色建筑項目將獲重獎 預計金額超過2000萬元
- [ 07-01]廈門加速綠色建筑和節能改造 太陽能熱水年內有望普及
- [ 06-27]院士與企業三個月就“牽手” 發力3D打印建筑材料
- [ 06-24]富彥斌:倡導建筑原生態 南京正源尚峰尚水傾情開放
- [ 06-13]福建6個設區市開展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
- [ 06-11]福州投用閩首個建筑安全體驗區 可體驗墜落觸電
- [ 06-08]福州:小鳥電動車門店野蠻裝修 肆意拋撒建筑垃圾
- [ 06-03]廈門歷史風貌建筑將有保護方案 條例草案征求意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