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樣本二 權威的父親:老李 兒子從小留守 老李今年47歲,也在地鐵沿線打工。他20歲生孩子,如今兒子27歲,在武漢上班,即將結婚,房子車子都買了。 兒子小李,也是留守長大的一代。盡管身在遠方,但老李管起兒子來,還是相當“有一套”,講起來繪聲繪色。 老李說,兒子在叛逆期的時候,一有什么事情悶著,不吭聲,他就會讓妻子跟兒子溝通。當時,老李和妻子都在廣州,沒有人照顧孩子,他就請小姨子當委托人。在孩子的學校里,還布有“眼線”,孩子一有什么不好的風吹草動,“眼線”就會打電話告訴老李。老李還經常跟老師保持聯系。 老李給兒子一張銀行卡和密碼,每個月要花多少錢,自己支取,但是要上報財務明細。有一個月,孩子花了1100元,老李察覺出事情很嚴重,立刻趕回去,照著兒子的財務表一筆一筆查賬。 查到最后,兒子受不了,自己坦白交代,“他上黑網吧了”。老李為此還找到這家黑網吧,要求不得再讓他兒子入場,否則舉報。“我對他的管教很嚴格,我得有把柄拿在手里,才會教育他,不然我就不行動。”老李說,他善于心理戰。 樣本三 留守的延續父親:大蔣、小蔣 孩子一個11歲,一個2歲 大蔣和小蔣是一對兄弟,江蘇淮安人。負責工地勞務工作。 在來廈門之前,30歲的大蔣去過北京、深圳、廣州、成都、南京、石家莊等地,每個地方一待就是一年多,其間不能回家,要等到工程結束才能回去。 在這期間,他的兒子長到了11歲。 “我們的學歷不太高,自己也教不了什么,一般學校管,課本教,會比較好。”他認為,作為父親,他只能在做人方面教教孩子。 今年六一節,大蔣沒有給孩子打電話,也沒有送禮物。“忘了。”他有點尷尬地看著弟弟,解釋說“可能我們那邊沒有這種習慣”。 對于兒子的情況,大蔣更多的是“不知道”。他一般三四天和家里通一次電話,詢問生活情況,他不太清楚孩子的心事,沒看過孩子的作文,父子之間的溝通也沒多少,經常說的是“好好學習,聽媽媽的話”。甚至,他的手機里,都找不到兒子最近的照片。 留守的現象,依然在傳遞。一年前,在女兒1歲時,26歲的小蔣離開江蘇,走向工地。還好,他老婆目前還在家里。 “沒辦法,麻煩啊,我們在外面跑,孩子總不能也跟著到處跑,在家里吃住用肯定比外面好。”小蔣說。 |
相關閱讀:
- [ 07-03]縣委組織部、縣婦聯為農村留守兒童送愛心奶粉
- [ 06-30]市、縣婦聯攜手企業 為留守兒童發放愛心奶粉
- [ 06-30]“洋留守兒童”獲關愛 90后女警定期走訪建檔案
- [ 06-29]福州邊防官兵服務僑胞:“洋留守兒童”獲關愛
- [ 06-24]莆田首個"留守兒童文化之家"掛牌成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