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花白的頭發,爬滿皺紋的臉。
90歲高齡的陳文展敬了一個軍禮,標準,帥氣。在他年少的時候,這個簡單的動作每天不知道重復多少次。
77年前,還是個孩童的陳文展參加了抗日戰爭。如今,已屆耄耋之年的他是廈門為數不多還健在的抗戰老兵。
在枋湖社區的家中,陳文展接受了導報記者的專訪。那部壯麗的抗戰史詩,從他的青春劃過,留下深深的烙印。
13歲當上娃娃兵,被叫“小地瓜”
陳文展是地道的廈門人,生長在枋湖村。1938年5月10日,日軍從五通登陸,侵占廈門。那一年,老陳還是小陳,剛剛13歲。“我已經在家里躲了2天,經常看到日本飛機飛過來轟炸。那天,我還記得是農歷四月十一,母親給了我2塊大洋,讓我坐船去同安潘涂躲一躲。”
坐船逃到潘涂,陳文展身上已經沒有錢了,靠著當地好心老百姓接濟的稀飯度日。2天以后,福建保安第8團經過,一個穿著軍裝的人給陳文展盛了碗飯,還問他:“要不要來當兵?一個月有2塊大洋。”
一聽說當兵有錢領,還有飯吃,陳文展趕緊答應了。他至今還記著,領他上了這條道的那個穿著軍裝的人是個文書,龍巖人,姓陳。
就這樣,陳文展當上了娃娃兵。他在部隊里是最小的,發下來的軍裝,他穿起來都長出一大截。因為只會講閩南話,戰士們都叫他“小地瓜”。
第一次上戰場,遇到鬼子放毒氣
被帶到南昌訓練了5個月,陳文展就上了戰場。
第一戰,在觀音橋打響。觀音橋位于九江和瑞昌之間,是當時九江通往河南的必經之地。
為了守住這座橋,陳文展所在的部隊在觀音橋前方挖了戰壕溝。“我們白天、晚上都埋伏在溝里,打鬼子。一個月后,鬼子開了6輛坦克,要攻下這座橋。我們打翻了2輛坦克,其余的跑了,大獲全勝!”陳文展自豪地說。
但很快,戰敗的鬼子便進行了反撲。“有一天早晨,天剛蒙蒙亮,我們陣地上方飛來一架日本飛機。我們一看,才一架飛機,都沒在意。等到太陽出來,陽光一照,感覺有氣體開始揮發,戰士們都忍不住開始打哈欠、流鼻涕、流眼淚,喉嚨里就像撒了整包辣椒粉,無法呼吸,難受極了。每隔幾分鐘,就有戰士死去,一個多小時就死了40多個戰士。”
大家這才意識到,原來,剛才鬼子的飛機是來撒毒氣!由于沒有準備,陳文展所在的部隊都沒有防毒面具。危急關頭,“我們趕緊打電話給軍部,換來有防毒面具的部隊”。
那一次,陳文展所在的25軍40師120團3營7連1排1班,恰好在地勢比較高的地方,又處于上風口,才幸運地躲過了毒氣,撿回了一條命。
那是陳文展第一次上戰場。那一年,他14歲。
加入敢死隊,炸死4鬼子活捉兩軍官
16歲,陳文展打到了江西進賢縣。
那時,日軍在陣地上布置了一座碉堡,有一挺白朗寧雙管重機槍不停掃射,造成很大的傷亡。
陳文展主動要求參加敢死隊,去炸碉堡。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借助惡劣天氣的掩護,6名敢死隊員躲過了鬼子的探照燈,鉆過鐵絲網,朝著碉堡爬去。“我們背了兩大袋石灰,每袋各塞了2個手榴彈,這樣炸的時候威力更大。”
爬了半個多小時,敢死隊員摸到了日軍碉堡前。“班長從綁腿里拔出刀,把站崗的1個鬼子刺死了。我和另一個戰士,從碉堡的兩邊分別把2包手榴彈丟進去,當場就炸死4個鬼子!”
沖進碉堡一看,鬼子的兩個軍官還活著,敢死隊直接活捉了回來。陳文展掃了一圈:“這挺機槍不錯!”瘦小的他扛起又重又大的機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胸前勒出了深深的傷痕,終于扛回了陣地。
因為這次英勇作戰,陳文展獲得了部隊的嘉獎。那是他特別自豪的一次。
退役幾十年,每天還要操練半小時
原本計劃當個兩年兵就回家,沒想到戰爭一打就好多年。“1944年,抗戰快勝利了,我在安徽青陽縣被日軍炸傷。炸彈碎片在我面前一米多遠的地方彈過來,打到了我的屁股。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兩三年都沒好。我只能爬,都沒法走。”
后來,陳文展被分配到后方工作,解放前夕才回到家,見到闊別十幾年的母親。
這些年,電視里越來越多的抗戰片,陳文展說,他都不愛看。“那些都是亂演的,還手撕鬼子,哪有那么容易!我們當年都是拿命拼的!”
退役幾十年了,這位帶著一身傷病的抗戰老兵至今還保留著在部隊里的作息習慣。“我每天早上4點半至5點起床,晚上9點至10點睡覺。早上起來的時候,我會自己操練半小時,都是以前在部隊里學的動作。”
史料
大量日偽新聞報道揭露日軍侵廈罪行
導報訊 (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 今天是“七七事變”78周年。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帝國主義在盧溝橋制造了“七七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也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昨天下午,廈門市檔案局舉辦《見證:1938廈門——日寇入侵廈門前后報刊史料匯編》新書發布會。
該書由廈門地方文史工作者、市檔案館特約館員李向群主編,匯集了1938年5月前后,從日軍覬覦廈門、騷擾廈金海域開始,到廈門淪陷近9個月的報刊雜志史料。
在這本書中,除了有當時的國內新聞報道評論,更有大量日偽新聞報道評論。例如,臺灣日據時期重要報紙《臺灣日日新報》,就以日本人的角度刊載了大量日本侵華史實。
在廈門淪陷之前,該報就在1938年4月9日發表報道:“日本飛機24日大舉空襲了福州、漳州、廈門等地。在四五個小時的短時間內向三個地方總共投下了100多枚炸彈,摧毀120-130間建筑,炸死60多人,炸傷100多人,效果巨大。”
5月12日,廈門淪陷后的2天,該報又刊發了社評《占領廈門是必須的》,罪行昭然若揭。5月20日,該報再度刊發報道《我軍精準轟炸,廈門大學遍地殘骸》。
“日本人不承認侵華戰爭,可是他們自己發行的報紙雜志,已經把這些罪行都揭露出來了。”李向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