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七七事變”發生在夜間,7月8日的報紙版面已經出版來不及改動,隔天(7月9日)《江聲報》頭版大篇幅報道 “七七事變” “廈門兒童救亡劇團”被鄧穎超贊為“國寶” 在香港演出時,連梅蘭芳、茅盾都來觀看 雖然7月9日的《江聲報》以大篇幅報道了“七七事變”的來龍去脈,但在本省的新聞版面中,一切似乎仍在平靜且不失豐富的進行之中:漳州槍殺了幾個漢奸、當年恢復了高中招生,全省高中會考及格387人、廈門正向全市選拔男女各六名運動員參加省運游泳比賽、廈鼓輪渡開始試航…… 繼續翻動報紙,一些微妙的變化正在發生。7月12日,禾山正從此日開始檢閱壯丁隊;7月14日,當時的第四路軍總司令余漢謀來廈視察防衛情況;7月16日,征兵的消息發布…… “翻過一頁頁的報紙,我們會看見廈門抗戰的氣氛越來越濃,民眾的抗戰情緒也越發高漲。”洪老說,7月26日,廈門市文化界抗敵后援會成立的報道成為了該版面的頭條,這也成為了一個顯著的節點,此后陸續有抗日團體成立或活動的新聞報道。 事實上,隨著全面抗戰號角的吹響,在新的形勢下,地處前線的廈門,相繼建立了中共廈門工委領導的以黨員為核心力量的抗日團體,如“廈門市文化界抗敵后援會”、“鼓浪嶼青年抗敵服務團”、“廈門文化界救亡協會”等。其中還包括由30多名小朋友組成的“廈門兒童救亡劇團”——在抗戰爆發后,他們到各地義演募款,轟動全國;在香港演出時,連梅蘭芳、茅盾等人都來觀看,更被鄧穎超贊為“國寶”。 除此之外,廈門抗日刊物也紛紛出版,如《抗日導報》、《戰時生活》、《大家談》,而廈門《星光日報》、《江聲報》、《華僑日報》三大報則是當時的主要宣傳陣地,許多編輯、記者也都積極投入抗日救亡宣傳。 【背景】 “七七事變”后,抗日團體成立或活動的新聞報道陸續見報,抗戰的氣氛越來越濃 【鏈接】 “七七事變”后 部分廈門人外出逃難 在洪老出示的另一張的剪報里,一個顯眼的標題“廈市戶口減少三分一”引起了記者注意。 洪老解釋,在“七七事變”發生后,廈門的整體氛圍雖然并沒有十分緊張,但廈門市民基本持有兩種態度,一種是以年輕店員、工人、學生為代表的群眾,情緒激昂,要求政府武裝抗戰,另一方面卻有些較大的企業家在戰爭爆發后決定出洋逃難,“減少的三分之一的人數,大部分都是逃難往南洋,有些中產階級則選擇去鼓浪嶼避難。” ▲1937年7月9日的《江聲報》頭版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報道七七盧溝橋事變的始末和戰況,“日軍頻頻在盧溝橋演習,人民已司空見慣。七日夜至八日晨時三點二十分左右,日軍突然以宛平縣為目標進攻……” ▲1937年7月12日,《江聲報》刊載新聞:禾山檢閱壯丁隊,今日開始。 |
相關閱讀:
- [ 07-07]抗戰老兵陳文展:手撕鬼子?我們都是拿命拼的!
- [ 06-22]90歲抗日英雄講述抗戰經歷 15歲就當敢死隊襲碉堡
- [ 06-15]抗戰紀念收藏品升溫 抗戰70周年金銀幣多是假貨
- [ 06-07]市民家中珍藏兩張1937年的"救國公債" 見證抗戰歷史
- [ 05-30]抗戰期間僑批往往附帶匯款 廈淪陷后僑批信局停頓
- [ 05-16]“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音樂會明日在廈舉行 殷承宗將登臺演出
- [ 05-12]廈門超400將士抗戰中殉難 是福建犧牲人第二多
- [ 05-10]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 華僑與抗戰專題展亮相環島路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