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泥 通訊員林偉武)購物消費、休閑玩樂、學業充電……孩子們該如何享受和利用好暑假?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昨日提醒說,假期孩子們活動量變大、活動范圍變寬,五花八門的消費誘惑,讓他們更加容易成為意外傷害和消費安全事件高發的對象。因此,暑期是學生消費糾紛事件的高發期,關乎學生的一些消費安全問題也成為一大熱點。市市場監管局特別結合近期的熱點案例,發布消費提示,提醒家長們注意孩子的暑期消費安全。
【熱點1】
暑期培訓 交錢容易退錢難
張先生今年5月初在廈門某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為孩子報了個暑假初二英語、數學補習班,總費用高達9900元。但孩子上課后,發現培訓班的老師并非如廣告宣傳的是資深專業教師,而是兼職的在校大學生。張先生認為被忽悠了,要求該公司退款,但遭到拒絕。
12315提醒:暑期各類培訓機構紛紛大張旗鼓地舉辦培訓班,其中收費混亂、名師做幌子、課時縮水、隨意拼班等消費陷阱不容忽視。選擇暑期輔導班前,可先查詢相關培訓機構的辦學資質。培訓機構應具有市場監管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并在教育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核確定的培訓項目范圍內辦學,教學老師應具備教師資格證或相關資格證書等。部分教育培訓類機構為吸引眼球,推出了“名校名師”“短期包會”等宣傳標語,極易誤導消費者。家長做決定前應多方打聽其教學質量和口碑信譽,可先讓孩子試聽課程、借閱課程資料等,選擇真正適合孩子的培訓機構。
【熱點2】
孩子買“大件” 引發糾紛
暑假剛到,上高中的兒子就拿媽媽的信用卡,擅自到電子城買了一臺售價4900元的計算機,戴女士發現后十分生氣。她認為,孩子未滿18歲,付款時使用大人的信用卡,商家不應將電腦賣給他。但幾經交涉,商家卻拒絕全額退款。
郭女士11歲的兒子最近迷上網游,暑假前在某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款游戲上充值,金額高達10077元。6月22日,郭女士發現這一情況后向該公司反映,但對方也拒絕全額退款。
12315提醒:12315接到兒童私自進行大額消費的咨詢與申訴數據顯示,這些孩子往往都是十一二歲,大的也不過十五六歲,購買的主要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也有Q幣等網絡游戲幣,價格多在四五百元以上,也有超過千元的。根據《民法》相關規定,未成年人獨自的大宗消費行為是無效的,商家必要時應對小顧客說“不”或要求未成年人在家長陪同下購買。此外,家長也應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培養孩子養成合理消費的習慣。
【熱點3】
游樂園游玩安全 意外頻發
陳女士5月26日花900元,在廈門某娛樂公司辦了一張可使用20個小時的游樂卡,準備假期帶著孩子去游玩。可前幾天,她帶著孩子只在該公司的游樂場玩了1小時,就感到游樂場內散發類似甲醛的氣味,離開后孩子更渾身發癢,出現過敏現象。陳女士找到商家要求退款,但遭到拒絕。
12315提醒:暑期游樂場所進入消費旺季,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特別要提醒家長,帶孩子到游樂場所玩耍,應查看其是否有營業執照;并先于孩子熟悉游樂場的周邊環境,查看各處警示、提示標志,以便幫助孩子規避消費風險,避免造成人身危害;一旦在游樂場所出現人身損害,應在第一時間與經營者取得聯系,可要求經營者派人陪同前往醫院,甚至由經營者對先期醫藥費進行支付,協商后續醫療費用等事宜;同時要保留好消費及治療的所有相關票據以及其他賠付費用的證明,以便后續向商家索賠有理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