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文 陸軍航/圖)昨日,在廈門中醫院大廳,乍一看,你還以為到了火車站售票大廳,那場面如春運一樣。
原來,昨天是“三伏貼”貼敷首日,廈門中醫院迎來又一年伏貼熱。從6點開始,中醫院一樓大廳就出現排長龍的現象,專程趕來貼敷的市民甚至一度造成了中醫院門口車流堵塞。
這一年一度的中醫盛事,僅中醫院就接待市民約7000人。綜合廈門其他醫院統計,入伏當天趕來貼“三伏貼”的市民有萬人左右。
開伏日:兒童占了三成多
昨天早上7點多,家住蔡塘的孫女士帶著孩子匆匆趕到廈門市中醫院,希望在熱浪襲來之前貼敷好“三伏貼”早點回家。“孩子以前經常感冒,去年帶他來貼過一次,覺得效果挺好,所以今年又來了。去年9點多來的,等了很久,今天想著7點多來人能少點。”孫女士說。
可是到了醫院一看,眼前的情景嚇了孫女士一跳,兒科、脾胃消化和針灸科,都早已排起了長龍,待其掛完號貼敷完,已然9點過了。“看來中伏的時候還得再早點來。”
由于“三伏貼”只需在皮膚用藥,對于害怕打針吃藥的小朋友來說比較能接受,特別受家長青睞。據醫院以往的統計數據,來貼“三伏貼”的兒童占了三成多。
導報記者在兒科伏貼室看到,幾位醫生先仔細詢問每個小朋友的癥狀,然后才對穴位和貼敷方子進行選擇,并非千人一貼。
據護士們介紹,前來貼敷的小朋友中,除了部分是因為咳嗽、哮喘等癥狀外,很多家長都是希望借助伏貼“冬病夏治”的療效,能讓孩子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據介紹,從昨日6時許,在中醫院大廳,就出現了排隊等候貼“三伏貼”的市民。
何時貼?不必搶首日去“開穴”
昨天,很多市民在醫院耗了一整天,才排隊貼上“三伏貼”。其實,在專家們看來,“三伏貼”并不一定非要在第一天貼。“雖然醫院都會在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集中貼敷,但如果錯開一兩天進行貼敷,并不會影響效果。”廈門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謝俊杰說,穴位貼敷主要依靠藥物達到效果,藥物刺激皮膚以鼓舞陽氣,三伏天內陽氣都很盛。
“只要保證初伏10天內第一伏貼貼上即可。”謝俊杰說。
怎么貼? 出現疼痛要取下藥膏
面對“三伏貼”熱,專家們也希望市民能正確看待效果:“冬病夏治只是中醫治療的一方面,‘三伏貼’是一個連續治療的過程,千萬不要指望一貼就立竿見影。”謝俊杰說,來貼“三伏貼”,最好能夠連續堅持貼上三年,才能有明顯的效果。
此外,醫生提示市民,第一次貼敷或者皮膚特別敏感的人,貼敷前一定要告訴醫生,改用防過敏膠布。貼敷后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瘙癢為正常反應,但出現刺癢、灼熱、疼痛時應立即取下藥膏,不要抓撓或擅自涂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出現紅腫、水皰等嚴重反應,需及時到皮膚科就醫。
貼幾次? 今年一個療程是四次
三伏天出現在每年的陽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有些年份有30天,有些則長達40天,今年的“三伏天”就有40天。由于伏天的變化,今年“三伏貼”的治療也將多出一個療程。
謝俊杰解釋說,三伏期間人體皮膚溫度最高、毛孔開放程度最大,此時進行貼敷,藥物最容易經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一般來說,“三伏貼”的治療與伏天的進程結合,分為初伏、中伏、末伏3個階段,因為今年伏天多出了10天,在治療上也有變化。在中伏過后會增加一個閏中伏,3次貼藥變為4次,達到一個完整的治療過程。
提醒
今年“三伏貼”最佳貼敷時間
●初伏(7月13日~22日)最佳貼敷時間為7月13日~15日
●中伏(7月23日~8月1日)最佳貼敷時間為7月23日~25日
●閏中伏(8月2日~11日)最佳貼敷時間為8月2日~4日
●末伏(8月12日~21日)最佳貼敷時間為8月12日~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