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娥阿婆回憶起往事,不禁落淚。記者 于婧媛攝 尋人線索 ●黃麗清出生于1937年前后,如果她至今還活著,今年應該78歲了。 ●黃家當時住在鼓浪嶼“pu愛路(發音)56號”,這棟房子以前是華僑留下的,她們家租住在那里。 ●領養人當時住在龍頭路靠近日本領事館附近,從日本領事館前的路走下去靠左邊,家門口有4口井,對面是個照相館。 ●大姐說,阿清小時候可能有夜盲癥,到了晚上眼睛看不見。 ●如果您在那個年代住在鼓浪嶼,或者有關于菜姑一家人的任何線索,請撥打晨報熱線8080000或通過海西晨報官方微信、微博,聯系本報。 海西晨報訊(記者 于婧媛)故事發生在1937至1945年的鼓浪嶼,因為戰爭和饑餓,母親不得不把孩子送人養活。離別時,爺爺買了兩顆棗子,姐姐和妹妹一人一個,吃完棗子就上船分離,誰知這一別就是一生。 近日,70歲的阿婆黃麗娥看了一個電視尋親節目后,輾轉一晚睡不著。第二天一早,她打電話給殿前派出所,想尋找二姐黃麗清。昨日,記者來到中埔水產批發市場一家海鮮店,知道了那個顛沛流離的時代一個家庭的遭遇。 無奈送走孩子 黃家原先住在鼓浪嶼,家里有爺爺黃馬義(音)、奶奶李寶、父親黃福道、母親朱枝、女兒黃麗華和黃麗清。黃福道是擺渡船夫,專門搖著小船往來于廈門島和鼓浪嶼之間。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不久,廈門時局緊張。黃福道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母親為了養活家人,到香港給別人當奶媽。隨后,日本人封鎖了鼓浪嶼,家里斷糧了。 就在全家走投無路時,在鼓浪嶼賣菜的菜姑看到年僅5歲的黃麗清(阿清),就跟奶奶李寶說,孩子給我養吧。為了讓阿清活下去,奶奶做了送孩子的決定。在把阿清送人之前,奶奶帶著她和大姐黃麗華,到照相館拍了惟一一張合照。 不久后,由于時局緊張,菜姑決定帶阿清回惠安老家。那一天,爺爺和姐姐黃麗華親自來送阿清,他們從黃家渡上船,爺爺特地買了兩顆棗子,阿清和姐姐一人一顆。吃完棗子大家就分開了,沒想到,這次分離一別就是70多年。 家人重新團聚 沒過多久,爺爺餓死了,奶奶到日本醫院當洗衣工,養活惟一在身邊的孫女黃麗華。當壯丁的父親逃跑了,回到南安老家。日本投降后,母親也從香港回到鼓浪嶼,一家人終于團聚在鼓浪嶼。父母一回來就開始尋找阿清,然而,一位菜姑的遠親說,菜姑和孩子回到惠安后就病死了。 后來,黃麗娥和弟妹相繼出生。黃麗娥記得,爸爸媽媽奶奶只要一走到龍頭路菜姑家門前就掉眼淚。 新中國成立后,子女們都各自有了家庭和生活,日子也越來越好過,但家人一直惦記著阿清,祈禱阿清還活著。 幫助父母圓夢 雖然沒有見過二姐,但黃麗娥仍然記得老照片上那個才5歲的阿清,留著平劉海娃娃頭。這張黑白照片被家人一直保存到上世紀80年代,但后來幾次搬家,找不到了,這也是他們心頭的遺憾?!叭绻叶氵€活著,今年就78歲了。”黃麗娥談起往事不住落淚,她說,母親2010年去世前總是念叨著:“我有一個女兒叫阿清?!秉S麗娥記得,從小逢年過節一家團聚時,一說到送人的二姐,父親就會大哭。 “我想給爸爸媽媽圓一個心愿,我和弟弟們商量了,如果找到二姐,我們為她養老送終。如果二姐已經去世了,我們也想知道她葬在哪里,帶一把骨灰到爸爸媽媽的墳前,告慰父母在天之靈。” |
相關閱讀:
- [ 04-09]村村樂:一位臺灣老兵的尋親歷程
- [ 12-17]尋親故事引來集美小伙 當年母親撿回妹妹被領養到美國
- [ 12-12]女孩21年前被棄集美 被美國夫妻收養如今回廈尋親
- [ 11-08]女孩在中山路流浪可能受過精神刺激 熱心人幫尋親
- [ 10-30]表兄弟16年后再尋子續:在仙游見到了阿明 DNA已采集
- [ 10-19]女子失聯25年找到娘家人 兄姐愿負擔其生活
- [ 10-12]母親失憶25年 女兒上網求助幫媽媽找娘家人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