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劍潭里社區的居民活動中心兩旁的墻面采用垂直綠化。
高雄果貿社區居民樓很有特點。
臺南文南社區守望相助隊巡守員。
臺北劍潭里社區屋頂成花園。 廈門日報訊(文/本報特派記者 衛琳 圖/本報特派記者 張奇輝)“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實施以來,廈門正積極探索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而在海峽對岸的臺灣,同樣在進行著這樣的探索。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今年已第二次召開,6對海峽兩岸的社區、村里簽訂了合作協議。一段時間來,兩岸的一批村居(里)陸續結對共建,兩岸社區工作者走進對岸社區交流學習,美麗廈門共同締造中也吸收融入許多臺灣的社區治理經驗,帶來了新變化。 日前,市委宣傳部組織廈門多家媒體記者組成廈門媒體臺灣社區行采訪團,走進臺灣6處基層社區,交流兩岸社區合作情況,探討分享彼此的社區治理經驗,增進兩岸人民深厚情誼。采訪團一路走訪了高雄果貿社區、臺南文南社區、臺中賴興里社區、南投桃米社區、臺北劍潭里社區和忠順里社區,其中多位里長曾到廈門社區參觀交流,他們盛贊廈門的社區建設是“迎頭趕上,后發先至”,希望兩岸能進一步加深往來,歡迎廈門的社區工作者和基層民眾常來臺灣看看,鼓勵臺灣同胞多前往廈門參觀交流,兩岸相互取長補短,增進基層人民情感交流,攜手發展更加和美宜居的社區。 傳揚社區精神 凝聚居民共識 社區是居民生活的共有家園,在這個“大家庭”的營造中,凝聚居民共識、塑造群眾精神,將推動著所有居民秉承相同的信念,為了共同的社區建設目標發出巨大合力。 在高雄果貿社區,獨有的眷村文化讓這里形成了敬老尊賢、敦親睦鄰、團結和諧的共有精神,社區發揚眷村優良傳統,建起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向75歲以上老人提供敬老餐服務;設立社區優良學子獎學金鼓勵學生奮發向上;開辦周末跳蚤市場,為社區弱勢住戶提供做小生意的空間。眷村文化的傳承,讓果貿社區緊密團結,溫暖友愛,良性發展。 這樣的精神共識,同樣推動著廈門的一些社區煥發新機。位于思明區溪岸社區的華新路老別墅區,原本是華僑生活聚集區。共同締造行動中,社區對老別墅背后的僑文化、愛國華僑奮斗精神展開重新挖掘和弘揚,以此凝聚起社區居民參與度,他們積極認養維護綠化衛生,開展文化沙龍傳揚華僑愛國愛鄉事跡,溪岸社區變得熱鬧又美麗。 |
相關閱讀:
- [ 07-25]廈門媒體走進臺灣社區 探討兩岸社區治理合作之道
- [ 06-15]居民當主角 臺灣如何唱好社區治理戲?
- [ 06-14]臺灣里長同老廈門泡茶"話仙" 點贊社區治理新做法
- [ 06-14]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昨開幕 兩岸6對村里"牽手"
- [ 06-14]兩岸社區治理論壇結碩果:6對兩岸村居簽合作協議
- [ 06-13]裴金佳會見郝龍斌一行:進一步拓展交流空間
- [ 04-02]調查稱居民辦事開社區證明過濫 辦事單位轉嫁責任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