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我們最基本的生活場所。如果說美麗廈門是一個大花園,那么,一個個精致的社區就是其中的“小盆景”,是我們每一個市民朝夕相伴的共同家園。謀劃、建設和管理好我們的社區,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我們大家的義務。去年1月,民政部確認廈門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廈門抓住機遇,先行先試,深入推進“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加快轉型發展,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和群眾自治相結合的城市治理現代化新體系,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社區治理新路子。 機制創新,是社區治理的前提。廈門以建設“實驗區”為載體,實施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積極探索以社區為基本治理單元的地方治理模式,逐步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共治”的地方治理體系。通過加強黨的領導,簡政放權,改變政府包辦包攬,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將社區的每一個人都納入社區社會組織中,讓他們找到歸屬感并發揮作用;改進治理方式方法,建立協商渠道和機制,讓居民充分參與,共同營造多層次、全覆蓋的社區管理體系,實現“五位一體”發展。 居民參與,是社區治理的關鍵。社區的事情是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做主、商量著辦。在共同締造中,廈門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以“以獎代補”為載體,盡可能吸引群眾廣泛參與、自覺參與、踴躍參與,在參與中發揮主體作用,從“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社區事務聽評會”、“市民議事廳”、“鄰里好厝邊”等一個個城鄉社區創造出的村(居)民自治品牌,如雨后春筍。曾厝垵小漁村的華麗轉身,院前社“空殼村”的蛻變,原鷺江劇場的改造,都凝聚著群眾的智慧和心血。群眾的參與,成為廈門深入推進美麗廈門共同締造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塑造精神,是社區治理的根本。家在廈門,愛也在廈門。群眾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度越高,就越能貼近需求、找到共性,就越有利于社區精神的塑造。在共同締造過程中,廈門從房前屋后做起,從公共空間做起,從熟人社區做起,從健康與衛生的社區做起,始終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居民素質、塑造公共精神作為基礎工程緊抓不放,切實提升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親睦相善。促進居民相識相知、融入融洽,逐步形成“勤勉自律、互信互助、開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共同精神和共同意識。 當前,廈門正在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也是生產力,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我們要以全國社區治理創新工作會議在廈召開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加快推進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率先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相關閱讀:
- [ 07-28]社區治理廈門經驗獲贊 "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出成效
- [ 07-28]社區治理"廈門藍本"被點贊 首批12個實驗區通過驗收
- [ 07-27]為老人理發 送愛心物資晨曦公益服務隊開展社區公益關愛活動
- [ 07-27]禾緣社區志愿救援隊巡邏五緣灣海域 昨日救起1溺水兒童
- [ 07-27]趣味讀書夏令營閉營,孩子們為自己編的手工藝品創作故事
- [ 07-27]思明統籌增效協商共治 奏社區治理創新的"幸福交響曲"
- [ 07-27]湖里多項社區治理創新經驗和做法在全省全市廣泛推廣
- [ 07-26]廈門媒體采訪團深入臺灣社區交流 志愿服務添活力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