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足群眾需求 構筑縱橫發展的管理服務格局 基礎在社區,核心在共同。 同安區按照“精調研、重培訓、強社區、促服務”的原則,基本形成了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社區綜合服務站為依托,居委會為主導,社會成員廣泛參與為基礎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新格局。 增加社區的財力物力,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成立社區綜合服務站,實行“一站式”便民服務,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共有24000多名老人得到服務。剝離社區承擔的行政性事務,增加社區服務居民項目,9大類80余項公共服務在社區直接受理,提升為民服務的質量。強化黨組織統籌領導能力和社區隊伍建設,積極引導在職黨員主動融入社區、積極參與和諧村居和美麗同安共同締造建設。強化社區居民自治能力,積極引導民間自治組織的發展,探索建立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及激勵保障機制,如西柯鎮美人山社區居民自發成立了一支由28人組成的平均年齡60多歲的老年人義務巡邏隊以及30位居民組成的“鳥巢”書屋志愿者隊伍。 3、加快三社聯動 構造專業化服務的 新型治理機制 積極探索實現社工、社會組織、社區“三社聯動”的基本路徑,有序推進社區建設、社會組織建設和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的良性互動,有效促進了社區治理服務能力和社區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 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設立“同安區社會工作服務總站”,選聘2名持有社會工作師證書的社區工作者擔任社會工作服務總站工作人員;通過減免租金、提供部分辦公設備等形式扶持入駐的民辦社工組織發展壯大;在各城市社區推廣設立社工服務站,配備社區專職專業社會工作崗位。 建立社工人才培養制度。積極發動社區工作者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開辦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考前培訓班。培育各類社會組織的發展。通過實行直接登記、簡化備案程序、放寬登記限制,建設社會組織孵化器等措施,加快孵化和培育社會組織。 探索政府購買社工服務。培育扶持同安區同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及引進廈門市沁心泉社會工作師事務中心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服務居民。如:同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與城西社區居委會攜手,以小精靈俱樂部為平臺,舉辦“有故事的暑假”暑期志愿服務,探索“社區居委會+專業社工”的綜合服務模式,推進社區創新治理;同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攜手東山社區開展“金銀婚慶典活動”,倡議和引導社區居民和全社會共同關愛身邊的老年人。 【記者手記】 社區治理創新凝聚群眾智慧 “路線教育就是好,美麗廈門共締造,三臭溪林變三美……”這是同安區新民鎮溪林村村民陳泉水寫的一首小詩。 年近七旬的陳泉水曾是老上訪戶,如今他成為美麗溪林共同締造的堅定支持者、建設者,他的轉變向我們證明了所有村民都可以成為建設美麗廈門的主體。記者在蕓溪社區采訪時了解到,社區書記葉海英也正籌劃把過去那些故意踩臟石桌、石椅、木椅的小破壞者變成社區公物的保護者。 每一個社區治理的成功創新,除了上級部門的重視,無不凝聚著基層的草根智慧,激發群眾參與,凝聚群眾共識。農村、社區治理的困境在哪里?怎么讓社區治理走向成功,首先遇到的是主體的困境。誰來治理?怎么治理?誰來建設?怎么建設……“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模式已經給出了解決辦法。 剩下的就是在共同締造過程中,怎樣去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在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善集群眾之智,善聚群眾之力,就會產生無窮的智慧、匯聚巨大的力量,正所謂“群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真正這樣做了,政府和民眾就把心想到了一起,勁用到了一起,情融在了一起。 “社區你我他,建設靠大家”。希望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中,群眾和政府的關系早日從“你和我”變為“我們”。居民從“觀望”到積極投入、從“要我做”變為“我要做”,社區建設、社區治理創新就能從“靠政府”變成“靠大家”。 |
相關閱讀:
- [ 07-10]翔安村(居)級換屆女性進支委工作穩步推進
- [ 06-08]廈門全市村居組織年內換屆選舉 8種人不能作候選人
- [ 05-19]廈門全市村居“當家人”今年換屆
- [ 05-19]廈門市村居組織即將換屆 8類人不能當"兩委"候選人
- [ 06-22]龍海全國首創無訟村居 示范點揭牌儀式舉行
- [ 09-03]三種補償方案加快舊村改造 鼓勵村企聯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