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王元暉)仲夏的第一縷陽光喚醒碧波蕩漾的廈門水域,火紅的鳳凰花向湛藍的天空展露出婀娜的身姿,帶著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氣隨著和風流淌在鷺江兩岸。 北緯24°23′至24°54′,東經117°53′至118°26′。從地球儀上找到這個位置,陸地面積157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平方公里的廈門,其實并不顯眼。然而,就是這個彈丸之地,每年卻牽引著全世界商人、游客的目光。 其中的緣由,牢牢地鎖定在生態環境上。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今天,用生態文明理念統籌謀劃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正在成為新常態。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體系的萌芽與成長,與廈門緊緊地牽連在一起。這座美麗的濱海城市,是習近平總書記工作過的地方,他的思索和實踐,也一直以來指引著廈門的生態之路。 “廈門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原來基礎也比較好,希望你們成為‘生態省’建設的排頭兵。”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廈門調研時的諄諄期待,至今依舊激蕩在每個廈門人的心扉。廈門創建國家生態市的恢弘歷程,從此開啟。 一連串堅實的腳步,串聯起廈門生態文明建設的閃光軌跡。2002年11月,啟動《廈門生態城市概念性規劃》編制;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創建國家生態市動員大會,對創建國家生態市進行全面部署;2014年12月,島外四個涉農區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區考核驗收;2015年2月,廈門順利通過由環保部組織的國家生態市建設工作技術評估。 久久回蕩的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曲,永遠是這座天藍水綠、四季蔥蘢的城市里的“最強音”。 如今,市委、市政府把廈門建設成為美麗中國的典范城市和展現中國夢的樣板城市的宏偉藍圖,無比真切地鋪展在廈門人的面前。《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全面實施,無疑是廈門生態文明建設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份高蹈宏闊的戰略規劃,把廈門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有機地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中。它預示著生態文明在廈門已經成為全民意志。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推進了廈門創建生態市新的豪邁征程。這座因美而著稱的城市,正以生態區、生態鎮、生態村建設為載體,實現創建工作由城區為主向城鄉聯動、四級聯創、齊頭并進的新軌道轉換。 歷史的機緣為美麗的廈門注入了嶄新的內涵。邁向國家生態市,廈門日夜兼程。 |
相關閱讀:
- [ 07-30]74噸美國廢紙因環保項目不合格被廈門攔截退運
- [ 07-29]浩沙國際運動健康生態圈 醫+體科學健身項目率先啟動
- [ 07-22]“花果山”的生態美與農業觀光旅游完美“聯姻”
- [ 07-22]烏龍江大橋南側打造生態文明路 全線18.485公里
- [ 07-22]鄭小波獲福建十大法治新聞人物 榕唯一入選代表
- [ 07-16]福建:依生態理念建萬里安全水系
- [ 06-24]富彥斌:倡導建筑原生態 南京正源尚峰尚水傾情開放
- [ 06-11]中國報道 華聲在線 湖南生態元締結戰略聯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