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締造 城鄉環境美麗蛻變 鼓浪嶼,這座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女王皇冠上的寶石”的海上花園,是來廈游客必去的地方。 然而,也就是這座備受矚目的小島,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也備受詬病。面對“高鐵時代”洶涌的客流,鼓浪嶼不堪重負,島上環境發生質變,一度陷入迷失的狀態。 始于2013年11月的鼓浪嶼整治提升,也是廈門生態環境提升的一場艱難的攻堅戰。“建設美麗廈門,首先要有美麗的鼓浪嶼”,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蒙徽任組長,市長裴金佳任第一副組長的鼓浪嶼整治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為鼓浪嶼的“美麗回歸”,打出了一記組合拳。 天風海濤,道路整潔,綠意盎然。今天,回視日漸回歸“靜”與“凈”的鼓浪嶼,人們也清晰地看到了鼓浪嶼整治提升的核心價值:必須動員全社會力量一起做、一起看、一起評,讓全市人民共同參與環境整治提升進程,共同享受生態發展成果。簡言之,就是共同締造。 廣大廈門人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又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受益者——審視廈門創建生態市的全過程,共同締造也是應有之義。從政府唱主角變為群眾唱主角,從單向管理轉向多元治理,越來越多的市民群眾投入到共建美麗家園的洪流中。 “開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要把群眾需求作為工作著力點,把服務百姓的資源給到基層,把社區事務的決策權交給群眾,讓群眾充分參與。”王蒙徽不止一次地這樣強調。也就是在兩天前在廈召開的全國社區治理創新工作會議上,與會代表齊聲為共同締造給我市生態環境帶來的改善點“贊”。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無論是山,是水,還是鄉愁,都與美好的環境緊緊地扣在一起。廈門的美,是山海格局之美,是發展品質之美,是多元人文之美,是地域特色之美,更是社會和諧之美。 廈門廣袤的農村,也在悄然之間變美了。市委、市政府全方位鋪開的美麗鄉村建設,“以獎促治”,加大農村環保投入,而島外各區的規模化畜禽退養也如開弓之箭,勢如破竹。“‘廈門模式’是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的一場革命。”國家環保部給予了高度評價。 點點滴滴的成效,支撐起廈門生態市創建的宏大格局。目前,全市共有146個行政村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14個涉農的鎮(街)全部獲得國家級生態鎮命名,島外四個涉農區即將獲得國家生態區的命名。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在激昂澎湃的主旋律下,闊步邁向國家生態市的號角又在廈門的海天之間嘹亮地響起。生態文明建設,必將使廈門更加美麗,更加富饒,更加繁榮。 |
相關閱讀:
- [ 07-30]74噸美國廢紙因環保項目不合格被廈門攔截退運
- [ 07-29]浩沙國際運動健康生態圈 醫+體科學健身項目率先啟動
- [ 07-22]“花果山”的生態美與農業觀光旅游完美“聯姻”
- [ 07-22]烏龍江大橋南側打造生態文明路 全線18.485公里
- [ 07-22]鄭小波獲福建十大法治新聞人物 榕唯一入選代表
- [ 07-16]福建:依生態理念建萬里安全水系
- [ 06-24]富彥斌:倡導建筑原生態 南京正源尚峰尚水傾情開放
- [ 06-11]中國報道 華聲在線 湖南生態元締結戰略聯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