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年久失修,墻體脫落,露出里面大片紅磚。
墻面多塊木板不見蹤影。
古厝內已殘破不堪。
廈門日報訊(文/圖 記者 吳耀東)在鼓浪嶼有一條拼音路,拼音路的一端有一座塑像,那是有“現代漢語拼音文字之父”之稱的盧戇章。盧戇章有兩處故居,一處在鼓浪嶼,另一處在他的出生地同安古莊村,在鼓浪嶼的故居很多人知道,但他在古莊村的故居卻鮮為人知。偌大的故居由于年久失修,日益殘破。
記者昨日實地走訪。
房子
墻面成片木板消失
古莊村內的盧戇章故居是一棟具有閩南民居風格的兩進雙護厝磚木建筑。同安文史資料顯示,古厝由盧戇章先祖盧素行于嘉慶年間始建,總面寬24.5米,總進深20.5米。古厝年久失修。從外面看去,大門前的屋檐下堆滿雜物,墻體脫落,露出里面大片紅磚。
在主厝正門的門額上,懸掛著一塊寫著“盧戇章故居”的牌匾。房子里很凌亂,到處都是灰塵。主厝上方瓦片缺損,露出七八個大洞,天井周圍的屋檐甚至有瓦片掉落。掛著盧戇章遺像的墻面,成片木板不見蹤影,四周墻表大塊大塊剝落。主厝兩邊為護厝,均為一廳兩房格局,前后還有兩個天井,用于采光和收集雨水。左側護厝無人居住,站在門口望去,屋廳坍塌,里面是雜草和垃圾。
房主
修繕意見無法統一
村民介紹,古厝里曾經住有10多戶人家,后住戶接連遷出。在主厝內,天井的右側現在仍是居住的地方,天井左側破敗的木屋內,還有關著鴨子的鴨籠。右側護厝也有住人,右側護厝的前廳則被隔出一半,做成雞窩,地上到處是雞糞。
老村主任盧鍛煉說,古厝里目前還住著三位七、八十歲的老人。有村民告訴記者,兩年前遭遇一次臺風,一個房間突然坍塌了。“梁柱里很多白蟻,要是這些梁柱都爛了,房子也就垮了?!?/p>
村民說,古厝急需修繕,修繕費用預計上百萬,然而房屋產權分屬十幾戶,有人愿意出錢,有人不愿意。
部門
正評估修繕方案
“隨著古村落的逐漸消失,同類型的古厝越來越少,其價值將日益凸顯。”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認為,這座古屋是閩南傳統的紅磚古厝,距今至少有200年歷史,是閩南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名人故居,文物價值和紀念意義不言而喻,應該好好保護。
村主任盧烏告訴記者,為了保護古厝,村里組織人員對房屋內部的雜物和周邊的雜草進行清理。不少村民表示,希望能好好修繕一下古厝。
同安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張先生表示,盧戇章故居是文物點,但尚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拔覀冇杏媱澾M行保護,正在對修繕方案和預算進行評估,待方案出來后會向市文廣新局申請。”工作人員張先生說,政府用于文物保護的經費有限,希望古厝的產權人主動進行修繕。
【簡介】
語文現代化
改革先驅
據《同安文史資料》記載:盧戇章(1854—1928),原名擔,字雪樵,同安縣感化里古嶼保古莊村(今屬大同街道)人,9歲讀書,18歲應試,府試落第后任私塾教師,曾往新加坡半工半讀,專攻英文。
1892年,他創制近代中國第一套漢字拼音方案,撰寫了中國拼音文字的第一本著作《一目了然初階》,并自己出錢付印,使切音新字在閩南廣為傳播。1915年,盧戇章又進一步改訂新字方案,出版了《中國新字》,漢字標音方法從“反切”到拼音,這是我國文字史上的一大革新。
盧戇章首創切音新字,開中國拼音字母之先河,并在推廣京音統一語言、推行白話口語、使用簡體漢字、提倡新式標點、實行橫排橫寫等方面貢獻卓著,是中國語文現代化運動的先驅。1928年,盧戇章逝世,葬于鼓浪嶼,其墓園后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