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開通快捷支付 客戶身份難鑒別 銀行方面很難核實客戶身份及其真實意愿 沒有本人授權,為何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以輕易關聯到市民的儲蓄卡,并進行數次支付呢?根據去年4月銀監會下發的《關于加強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業務管理的通知》,客戶銀行賬戶與第三方支付機構首次建立業務關聯時,應經雙重認證,即客戶在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認證同時,還需通過商業銀行的客戶身份鑒別。 記者進行試驗,開通快捷支付實際上只需提供銀行卡號、戶名、手機號碼等,銀行卡驗證手機號碼正確后,用戶輸入由第三方支付機構發來的手機動態口令,即可完成開通。一位銀行人士表示,在通過第三方后臺扣款時,銀行方面確實很難核實客戶身份及其真實意愿,“只能提醒用戶提高警惕,不要貿然打開詐騙短信和透露自己的信息。” 福建金海灣律師事務所的鄭志寧律師說,面對互聯網催生的日新月異的犯罪手法,為保護儲戶權益,銀行有義務提升自身系統的安全性。 【名詞】 第三方支付 所謂第三方支付,就是買方購買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賬戶支付貨款,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達、進行發貨;買方檢驗物品后,通知第三方將貨款打到賣家賬戶。目前,第三方支付在日常生活中快速普及,市民使用的支付寶、網銀在線等都屬于第三方支付機構。 【鏈接】 央行征求意見: 開設新支付賬戶 需要多重驗證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達28292億元。但目前,第三方支付機構21.94億個賬戶中,完成實名認證的僅有9.45億個。這也意味著,龐大的資金交易背后,近六成賬戶不知是誰在操作。不過,這一情況已經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 7月31日,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加強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開戶、支付等環節的驗證手段,被稱為“史上最嚴網絡支付規定”。 意見稿擬規定,支付機構為客戶開立支付賬戶,應實行實名制管理,通過三個(含)以上的外部渠道,對客戶身份基本信息進行多重交叉驗證。如果這項管理辦法嚴格實行,那么犯罪分子想要冒名開通支付賬戶將變得十分困難。 根據意見稿的規定,即使只是發送微信紅包,可能都需要上傳文憑學歷、戶口本等一系列材料,通過多重身份驗證,證明身份。因此,雖然安全系數提高了,但便捷程度受到了影響。 |
相關閱讀:
- [ 08-14]廈門:員工變"內鬼"盜刷老板卡 克隆卡套現20萬元
- [ 08-08]銀行卡盜刷事件頻發 卡在手里錢卻跑到陌生賬戶
- [ 08-05]儲蓄卡盜刷案件頻發 第三方支付成“作案工具”
- [ 08-04]銀行卡不離身2萬存款不翼而飛 盜刷過月余才發現
- [ 07-30]騙子造盜刷假象騙走驗證碼 市民卡內五千多打水漂
- [ 07-28]銀行卡遭異地盜刷16萬 廈門一男子獲銀行全額賠償
- [ 07-23]免責條款多獲賠難 “盜刷險”在榕叫好不叫座
- [ 07-16]16萬不翼而飛儲戶告贏銀行 錢在四城市取走或盜刷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