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船只恢復航運 廈門送去生活物資 8月15日這天,深受蹂躪多年的金門人民揚眉吐氣,還沖進了原來作為日寇最高指揮部的金門行政公署。當天許多因為淪陷后被迫與家人分居兩地的金門同胞,在了解到當天廈門、金門的民間船只馬上恢復航運后,當即就乘船回金門,在慶祝抗戰勝利中家人也得以團聚。 廈門和金門之間的復航,對于兩地來說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金門地區的民生資源向來短缺,食品、衣物、燃料等人民生活必備的物資都要依靠內地,尤其是廈門地區的供應。可以說,廈門和金門兩地的航線就像一條臍帶,為金門輸入源源不斷的養料,將廈門和金門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金門文書娶大嶝女孩 那一天三代團圓 據盧志明介紹,抗戰期間,金門縣政府遷址大嶝,政府職能沒有喪失,機構正常運轉,一直到抗戰勝利后,金門縣政府才又回遷金門辦公。 在兩地之間,也正因此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盧志明介紹,抗戰勝利前,一名來自金門縣的年輕文書娶了大嶝的一名女孩,他們的兒子剛好在抗戰勝利前夕出生,而當時孩子的爺爺奶奶都還在金門,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有了小孫子。 也就在那一天,這一家人帶著兒子乘船回金門與爺爺奶奶團聚,三代團圓。 【親歷】 市面幣制混亂 流通四種鈔票 喜慶的氛圍漸漸淡去后,由于暫時處于無政府狀態,廈門街頭顯得有些混亂,街上擺起了賭博攤,有些人冒充接收人員來搶著貼封條。其中,幣制的使用則更為混亂。福建省文史館員洪卜仁回憶,廈門當時市面上流通了四種鈔票,分別是日本軍用券、日元鈔票、中央儲備銀行的鈔票以及廈門勸業銀行的鈔票。 “日軍走了,這些鈔票還能不能用,要怎么用,成為大家的疑問。”洪卜仁回憶,為了避免風險,有的商戶索性拒收,這也引起了一些不安,“大家當時心里頭都亂,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 投降后日本人 依然氣焰囂張 當時,廈門還有些日本人仍未離開,今年76歲的曾國柱老先生親眼見證了在廈日寇投降后的猖狂行徑。 他告訴記者,抗戰勝利之后的一天,只有6歲的他也吵著要玩彩旗。他的父親就去中山路的文化商店買。買完旗子,父親從中山路走向行人較少的大中路時,遇到了兩個日本兵——有一個日本兵一把搶過旗子,并把它撕爛;另一個日本兵則兇狠地舞動帶鞘的日本刀,往他父親頭上砍去,他父親一下子頭破血流,趁著周邊沒人,兩個鬼子揚長而去。 所幸,行兇時那把日本刀帶著刀鞘。他的父親后來被同胞發現,扶他到附近的私人醫院縫補傷口,保住了性命,不過額頭上的傷疤卻永遠成為這歷史性一幕的“見證者”。 |
相關閱讀:
- [ 04-17]龍巖一保安收藏64份《掃蕩報》 完整記錄日本投降歷史
- [ 04-05]華僑十年捐五千文物 含日本投降原版照片
- [ 04-05]一名旅美華僑十年捐五千文物 含日本投降原版照片
- [ 08-16]92歲抗戰老兵憶日本投降時刻:全城買不到鞭炮
- [ 12-10]日本投降后的福州景象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