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呂寒偉)當年日軍攻打廈門,代號叫“D計劃”,日軍派出最精銳航母參戰,艦隊共31艘船。
1938年5月10日,轟炸廈門的日軍第一批飛機當天就投下了222枚炸彈,發射了11629發的穿甲彈、曳光彈和2585發燃燒彈。
昨天,一批珍貴的史料首度曝光,均是日本的作戰機密。在1938年入侵廈門前,日軍已經對廈門了如指掌,狼子野心蓄謀已久。
一本書 527頁“作戰指南”
一本白皮書,放在茶幾上,朱家麟坐在一旁。朱老是廈門老媒體人,今年66歲,早年留學日本。
書叫《閩南(廈門泉州漳州附近)兵要地志》,厚527頁,是1933年日本駐臺灣參謀部的“作戰指南”。朱老煞費苦心,托日本友人千辛萬苦找到,傳到廈門,如今首次在國內曝光。
兵要地志,是指從軍事需要出發,對有關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地形﹑交通﹑氣象﹑水文等現實和歷史情況進行調查而編制的資料。日軍的各種兵要地志,在1945年投降后,大部分被毀,僅有極少數保留下來。“從兵要地志可以看出,日本侵略廈門的計劃,蓄謀已久。”朱老指出。在這本兵要地志編制5年后,1938年5月10日,日軍攻打廈門。
一片天 18頁廈門氣象史
翻讀《閩南(廈門泉州漳州附近)兵要地志》,觸目驚心。昨天,導報記者看到全書內容,書是用日語手寫,絕大多數使用漢字,65%的內容和廈門有關。
第一章“廈門地方天候氣象”,有18頁之多。一張圖從書中彈出,“廈門附近臺風進路圖”:1924年至1928年,有12個臺風撲向廈門及周邊,其中3個臺風襲擊廈門。
12個臺風的時間,都集中在7、8、9三個月。“這三個月天氣太熱,不能打,日本兵大部分來自比廈門緯度高的地區。”朱老解讀。
另一張表格更加詳細,列出氣壓、氣溫、濕度、風速、雨量、全年降雨天數、雷電天數、濃霧天數、陰天天數、云天天數、晴天天數、強風天數,乃至地震次數。
經過分析,5、6月份是作戰的最佳時機。“這也正好回答,當年日軍選擇在5月10日侵犯廈門的一大原因。”朱老解析。
一片海 瞄準從五通突破
朱老分析,這本《閩南(廈門泉州漳州附近)兵要地志》,內容詳盡,是日軍主要提供給下級軍官閱讀、使用的手冊,具體到某條路多寬、通向哪里、雨天情況。
比如,從何厝到云頂巖,上山的路只有半米寬,只能單兵通過;何厝海邊,漁民用條石養海礪,日軍測量了條石的長、寬、高,認為可以利用條石當掩體。
1938年,日軍從五通碼頭登陸廈門島。兵要地志對比沿海8個登陸點的優劣勢,包括鼓浪嶼背后、虎頭山下、廈門港、白石炮臺、前埔、何厝、五通等,選定五通。
虎仔山、鷺江道這樣的地方,沒有像樣的灘頭陣地;五通海底是沙泥巖石;從五通登陸,無需經過廈門島南岸的白石炮臺、胡里山炮臺、磐石炮臺等等,可以避開火力;離城區遠,不易增援;離金門近。
五通旁邊的“古渡口,前端長10米,有10米長的棧橋,10米長突出的臺階,和對岸澳頭之間,30噸左右的小汽艇可航行,潮滿時,渡口可以放兩三艘浮船。”兵要地志如此記載。
一場戰 126架飛機222枚炸彈
目前,朱老搜集到的資料多達八九十件,全部與廈門有關,達兩三百萬字。
搜尋這些資料,朱老說,他覺得廈門人應該弄清楚,當年廈門是怎么被攻占的,死了多少人?此前,學界一直缺乏準確、權威的史料。
有三份文件說明,當年日軍攻打廈門,代號叫“D計劃”,日軍派出3艘航母中最精銳的“加賀號”參戰,艦隊共31艘船,搭載海軍陸戰隊。
1938年5月10日,這一天的數據登記在日軍的記錄里。轟炸廈門的日軍第一批飛機,于10日6點起飛;“加賀號”航母上的飛機,當天就投下了222枚炸彈,發射了11629發的穿甲彈、曳光彈和2585發燃燒彈。
一個個疑惑的問題,慢慢解開:整場攻戰動用了126架飛機,其中,“加賀號”航母的作戰記錄顯示,航母上就有60架飛機。
為了還原歷史,朱老正帶領一個團隊,拍攝日軍攻打廈門的紀錄片,名字已經想好——《2654個黑太陽》,第一集叫《浴血4日》。
一段史 侵略廈門謀劃30多年
安倍政府沒有深刻反省,一直在否定侵華戰爭。朱老搜尋史料,是想用鐵一樣的證據,還原歷史真相。
朱老手里,有一本“對福建省計劃案”的復印件。書很薄,卻直接言明,登陸廈門島的地點,在五通附近。
朱老推算,該“計劃案”最遲是在1900年出現。也就是說,日軍在1895年攻占臺灣以后,就已經在海那邊,動了攻占廈門的心思。“1868年明治維新之后,日本對外擴張,逐步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派出大量間諜、偵察人員,到中國各地繪制兵要地志。”朱老說,從種種材料上看,日本攻打廈門,是蓄謀已久、計劃周密、精確計算的侵略戰爭。
八九十件寶貴的資料,暫且只解讀了一小部分。朱老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這批史料,讓它們發揮更大的價值,才能讓更多人銘記這段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