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商業街建筑立面很亂
樓上的窗口旁晾滿了衣服
雨棚、店招、電線顯得凌亂不堪。
海西晨報訊(記者 李凌 實習生 莊佳華)鼓浪嶼向來以寧靜與優雅著稱。然而,如今各式各樣的商業裝飾和廣告紛至沓來,不斷侵占著街巷空間,也侵蝕了原本精美的沿街建筑立面,其中以龍頭路、晃巖路為代表的鼓浪嶼核心商業區以及中華路、福州路、泉州路等地這種現象最嚴重,影響了旅行者對琴島街巷的印象,被譽為“萬國建筑博覽館”的鼓浪嶼也似乎逐漸“迷失”。
商鋪“加殼” 讓琴島很受傷
商家各種店招、廣告、雨棚等影響島上建筑立面風貌,鼓浪嶼逐漸“迷失”
錯綜復雜的小巷、老舊的別墅,陽光透過樹蔭層層播撒下來,空氣中帶著澀澀的海水氣味,隱約還有叮咚的鋼琴聲……這是我們想象中最原味的鼓浪嶼。
然而,記者近期走訪鼓浪嶼龍頭路—福建路—中華路片區后,發現在如今濃重的商業氛圍下,熙熙攘攘的人流景象經常讓人有一種“不知身處何處”的迷失感。龍頭商業街呈現給世人的僅僅是“沿街一層皮”,漫天的廣告招牌、雨棚遮掩了原本充滿質感、故事的建筑細節,在不斷地加建改建中,島上原有獨具特色的建筑已面目全非。
相關評論:
鼓浪嶼商家爭奇斗艷凸顯“風情街之憂”
提防鼓浪嶼在“爭奇”中“都淹”
問題1:裝修風格不一
百家爭“艷” 掩建筑風貌
剛走出鼓浪嶼鋼琴碼頭,一棟歐式建筑就映入眼簾。第一眼就注意到它,并不是因為它的建筑風格獨特,也不是因為兩座仙女雕像惟妙惟肖,而是建筑上凌亂的招牌:拱門被漆上了紅色,一個大大的“M”架在窗戶上,建筑頂層是幾個顯眼的紅色大字“三友假日旅游城”。三友假日旅游城、娜娜旅館、麥當勞、肯德基、康師傅……各種商業招牌幾乎占據了整個建筑表面,已經讓人無法看清這棟建筑的原貌。
順著龍頭路往里走,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店鋪。林菽莊現烤店是復古裝修,整個門面都漆上了綠色,門口擺著歐式桌椅;一日三茶的店面則漆上了紫藍色,門口的小架子上擺著一些商品;還有一些門店裝修就更“豪華”了,整個門面都鋪上了鮮花。這些店鋪裝修表面上“花枝招展”,但它們卻遮擋了原有的建筑風貌。
記者發現,多數店鋪都喜歡為老建筑“加殼”,無論是中式傳統的閩南古厝,還是富麗堂皇的歐式別墅,通通被各種“殼”遮掩住了。如音樂廳前的閩臺特產就采用了金面裝修,與原有建筑閩南紅磚風格迥異,也與對面的音樂廳風格不同。這些店鋪裝修大多都只顧展示自己的店鋪特色,全然不顧店鋪所在建筑的風格,也不管相鄰店鋪的裝修風格,因此常造成島上“畫風突變”。在龍頭路25號附近的一座建筑墻面甚至出現了四種顏色。
問題2:店招雨棚亂裝
店招伸出頭 雨棚晃花眼
店鋪招牌可謂是店鋪的靈魂所在,為了吸引顧客,店家們在店招上做足了文章。店招突出被當成一個“妙方”,許多店家在店招設計時都不約而同地“伸出頭”。
小茉莉的招牌就做成了立體的,突出墻面約1米,仿佛一個挺起的“大肚子”;而一日三茶的店招甚至完全遮擋住了建筑一層的墻面。
除了店招外,雨棚在商業運營中似乎也必不可少,鼓浪嶼的店鋪大多都設有雨棚。這些店鋪雨棚的尺寸和顏色都沒有統一的規定,十分隨意,記者一路逛下來,幾乎被五顏六色的雨棚晃花了眼。
在通往音樂廳的路上,本就狹窄的街道被兩側的雨棚和大傘一遮,顯得越發窄小,抬起頭簡直“不見天日”。
問題3:“添加物”凌亂
空調機亂掛 電線隨意拉
暑假是旅游旺季,炎炎夏日里,如果店鋪里沒有空調,真的會讓人“凍未條”。鼓浪嶼的店鋪家家都裝了空調,商鋪里的人是涼爽了,然而空調外機卻成了一個大難題。一眼望去,街道兩邊的墻面上參差不齊地掛著許多空調外機,給原本精致華麗的建筑增添了雜亂滑稽的感覺。
龍頭路260號附近的小廣場邊上,一排電箱佇立在街邊,電箱旁的一根路燈上纏繞著各種電線,連接到對面的街道。旁邊的墻面上掛著六七臺空調外機,空調外機旁的電線也雜七雜八地亂繞一通。三樓的窗戶前橫著一根桿子,上面晾著幾件衣裳。記者發現,不少店鋪的樓上都掛著衣服,新華書店所在的建筑二層、三層的窗戶前就掛滿了衣裳。
亂纏的電線、隨意晾曬的衣物、雜亂的空調外機,還有一些店鋪突兀豎著的煙囪,這些“添加物”讓整個街面變得凌亂不堪。
記者手記
琴島繁華之美豈在爭奇斗艷
鼓浪嶼每年的人流量在1000萬以上,讓這座小島很容易演變成一個商品的“叫賣場”。叫賣本身沒有問題,但叫賣有叫賣的方法。在充滿商業競爭的環境下,任何店家都想突出地表現自己,以引起人們的關注而爭取更多的利益,于是就有了店面裝修的爭奇斗艷;于是就出現了島上原有的建筑墻體被不同的店家漆得五顏六色、老別墅被分為上下兩截“包裝”,導致風格迥異;于是島上就出現了不少“奇奇怪怪的建筑”。
店家們在裝修店鋪時各顯神通,商業街的建筑立面也因此變得“五花八門”。但是,任何一個對鼓浪嶼稍有了解的人都能感受到,商家的行為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因為,原本充滿傳統文化、西洋文化、華僑文化的街巷建筑立面變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原本島上最珍貴的歷史風貌被抹殺殆盡,走在承載百年歷史的文化小島上,游人感受到的僅僅是“千城一面”的商業氛圍,這會讓許多國內外游客感到失望,讓人失去重游一次的興趣。特別是在以龍頭路、晃巖路為代表的鼓浪嶼核心商業區以及中華路、福州路、泉州路等地,這種亂象尤其嚴重。
鼓浪嶼歷史上不是沒有商業。民國時期的龍頭路老照片上就出現了縫紉蕾絲的廣告牌,這里集中了商鋪、別墅、住宅以及電信、金融等設施,理發店、雜貨店、書店、皮鞋店、酒樓、飯店、診所等應有盡有。曾經全國惟一可發行鈔票、資本最強大的私人銀行———中南銀行就設于此。
我們今天談到鼓浪嶼上的種種亂象,并非一味地反對商業化。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業。但是,過分夸張和無序裝飾則是對島上人文環境、歷史風貌、商業環境的傷害。
這些老街巷承載著鼓浪嶼百年變遷、人文演化、商業發展等的記憶,而這些記憶最直接的載體便是街道兩側的特色建筑。然而,夸張的商業裝飾卻讓鼓浪嶼最具人文價值的一面蕩然無存,這對鼓浪嶼而言,是極大的損失。
其實,鼓浪嶼的繁華之美并不在于爭奇斗艷,商業的競爭也不在于“花枝招展”,金字招牌不在大,而在于用心打磨,打磨出品位、打磨出精品,才是最好的叫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