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范工程。(張天驕攝)
【項目名片】
廈門柔性直流輸電
科技示范工程
這一省重點項目是目前世界上輸送電壓和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之一,被譽為“廈門島內外電能互送的‘高速公路’”。其最終建成之后,相當于在廈門建設一座容量達100萬千瓦的無煙、無污染電廠。
廈門日報訊(記者 王元暉 翔安記者站 林瑞聲 黃培真 通訊員王振金)烈日下的翔安區新店鎮彭厝村,因為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范工程的施工而更加火熱。今年年底,全世界第一條32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線路計劃在這里運行,它不僅將形成廈門區域電網“交直并濟”的脈絡,還將為祖國大陸向金門島供電創造條件。
當然,近期由于征地拆遷,項目也一度成為焦點。它總投資258000萬元,用地169畝,涉及彭厝、浦園兩個行政村的7個村民小組189戶村民。8月13日,直流電纜線路走廊地塊上最后一座墳墓的遷移,標志著該工程屬地化地表物清理、征遷等交地工作全線告捷。
保障得力 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昨天,數十臺挖掘機,還在大海之濱的黃土地上緊張地作業。公開資料顯示,廈門柔性直流工程電壓等級為±320千伏,輸送容量為100萬千瓦,具體由“兩站一線”即:翔安彭厝換流站、直流線路、島內湖邊換流站三部分組成。其中,直流線路將利用已預留的電力進島第四通道第二回交流電力通道敷設,而彭厝換流站將結合已批準的220千伏彭厝(浦園)變電站一同建設投產。
工程人員昨日透露,目前項目正按里程碑節點計劃有序推進,整體進展良好。據稱,直流電纜隧道已經全面開挖,當前施工完成280米。海底隧道電纜敷設完成3段共計3894米,第四段已敷設完成1根極流纜及1根回流纜。
上下聯動 征地拆遷攻堅克難
如今,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范工程現場施工的全線開展,很大部分得益于項目用地上“星羅棋布”的數百個墳墓的順利遷移。接連四次的保障性施工,為工程的順利推進鋪平了道路——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翔安區就交出了44畝共有200余座墳墓需要遷移的主體工程用地,浦園和彭厝社區115畝用于線路總長924米的電纜隧道建設的用地也被及時騰出,同時,塔基建設10畝用地順利交地。
在“牽一發動全身”的環境下,翔安區為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范工程的征地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透過這份答卷,我們看到市政府、市重點辦及翔安區主要領導多次到現場調研協調解決問題,而翔安區、鎮政府也上下聯手,實施政企聯動,確保工程關鍵節點的完成。尤其是政企合作,在重點工程征地拆遷工作上為全市乃至全省樹立了一個典范。
“我們就是依靠‘面上打基礎、點上求突破’的原則,抓重點、搶節點、攻難點,對項目建設進行重點攻堅。”翔安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完善項目決策機制,對項目工作組充分授權,當斷則斷,定期對難點問題進行專題點評、集體會診,從而確保了征地工作提速增效。
一年多來,項目工作組成員進村入戶多達1000多次,平均每戶入戶達6次——昨天,翔安區披露的這組數字,形象地道出了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范工程征地“所向披靡”的另一個秘訣。他們緊抓社區換屆選舉契機,著力配強社區兩委班子,除了黨員干部這一征地的主心骨之外,村干部、小組長、老人協會甚至一些被征地戶本身,“厚著臉皮、踏破腳皮、餓著肚皮、磨破嘴皮”,與村民們促膝談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把“共同締造”的理念植入更多人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