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述人:王錦華(95歲)】 1938年日軍攻占廈門時18歲,已出嫁; 家住李厝墓一帶(現中山路附近) 日軍轟炸時妹妹躲在山上 9個人把萬金油當水喝 上個月,廈門晚報刊登了“廈兒團”的一張照片,95歲的王錦華認出了妹妹王錦乖(紅圈處)。劉東華 翻拍 “來來,大家緊起顧廈門……大家進前拼命、拼命,有膽的好漢,不驚死的好漢,不拼總是無生命,拼命、拼命!” 當年廈兒團在廈門最大的戲院南星戲院演出時,場場爆滿。每次演出,都要先合唱這首閩南話歌曲。 我妹妹的聲音好,經常獨唱,戲院最后一排都能聽得清楚。我在劇團做后勤工作,幫著縫衣服、化妝。妹妹14歲小學畢業后,和我一樣沒有繼續讀書。我們形影不離,一起去市場買菜,去公園打球,學打拳,唱歌跳舞。 在公園里,有人介紹我們參加抗日會,小學生和中學生都有。我們讀書時念的是日本人創辦的旭瀛書院。日本人很會收買人心,兩塊錢包一個學期的書本費,吸引大家去上學。進了學校,要向日本人行禮,領東西也要向日本人行禮。我們被邀請參加抗日會后,大姐封建思想比較嚴重,告訴媽媽不讓我和妹妹去,但我和妹妹還是跟著他們一起手挽手唱抗日歌。抗日會后來就發展成了“廈兒團”。 1938年,妹妹跟團到泉州演出,我18歲,已經出嫁,就沒有去。廈門淪陷后,“廈兒團”撤到漳州、廣州,后又取道香港前往東南亞宣傳抗日。妹妹最后到了菲律賓,寫過三封信給我,說菲律賓華僑用9輛車迎接他們,每天都有演出,還是場場爆滿。她在信中說,日軍轟炸菲律賓,他們躲在山上的龍舌蘭叢中,9個人把一罐萬金油當水喝。 我邊看信邊哭,覺得妹妹太可憐了。劇團解散后,妹妹留在菲律賓,直到1970年回國探親,我們才再次相見。妹妹回來的時候,去香港國貨商店給我們買了8大袋子國貨,小到紐扣、針線、豬油渣,她都要買國貨。(記者 龔小莞 實習生 張至謙) |
相關閱讀:
- [ 08-26]抗戰中一人抵一師的文藝青年
- [ 08-26]臨江鎮水東村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聯誼晚會開幕
- [ 08-26]湖南鳳凰抗戰老兵“圓夢”病床前拍婚紗照
- [ 08-26]福清宏路街道舉辦《抗戰勝利70周年》專題講座
- [ 08-26]從抗戰歷史中汲取智慧力量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