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淪陷后 修復未果 日寇派飛機炸船 時光飛逝,70多年過去了,“箬竹”艦沉船何處?現年93歲的老漁民王倚門,15歲時曾目睹“箬竹”艦沉船。說起當年的往事,他歷歷在目。 王倚門說,1937年9月3日下午兩三點,他聽到海上傳來炮彈爆炸的聲音,想到又打仗了,于是出于好奇,循聲去看。當他翻過一個山頭時,已經是下午4時許,他看到遺留在海灘的“箬竹”艦。第二天,趁著漲潮,他劃著小舟攀上軍艦,拆了一塊船板帶回家,做成一只長板凳。如今,那只長板凳被廈門相關單位收藏。 根據王倚門回憶,“箬竹”艦被擊沉數日后,有國民黨軍隊飛機飛臨沉艦上空投彈,見其趴著不動,沒有防空射擊,確認該艦已損壞后飛離。接下來,駐廈國民黨軍隊派人上艦,拆走了艦上的海水淡化設備和發動機。 1938年,日寇攻陷廈門后曾想修復該艦,未果,就派飛機扔炸彈想炸毀它,但沒有炸到。 1958年大煉鋼鐵時,時任村民兵營長的王倚門曾組織兩組民兵去拆沉艦。當時沉船在退潮時有五分之二露在水面上,上有前后炮共4座、高射機槍1門、螺旋槳1個,船頭和兩側甲板有3厘米厚。內銅外鐵的魚雷發射管上刻有“昭和”二字。因為沒有拆船工具,他們聯系福州的師傅,15個人戴著潛水鏡耗時半個月,將大炮鋸成幾節,用運輸船吊裝運去福州,剩下的桅桿、欄桿等小件則全部上交龍海海澄鎮。拆完后,沉艦從此隱藏于海中。 【聲音】 漳州開發區企劃部總經理黃清亮: 南炮臺文化 還有待挖掘 黃清亮說,廈門抗日保衛戰首戰告捷,特別是南炮臺擊中“箬竹”日艦,重創日軍,讓日軍遁逃,大展中國軍威,對此,全國人民和東南亞的華僑歡欣鼓舞,多家媒體爭相報道,海外華僑紛紛發來祝捷和慰問。這次廈門抗日保衛戰的勝利,意義深遠。它鼓舞了華南抗日戰場的士氣,是華南戰場上第一次擊沉日艦,讓日軍在此后的9個月里不敢再進犯廈門,更是極大地鼓舞了淞滬會戰中方軍隊的士氣。 為了激勵和鼓舞抗日斗志,南炮臺曾經制作了“共赴國難”紀念章,發給各位士官。如今,經過修復的南炮臺,成為新時期漳州開發區海防文化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炮臺蘊藏的豐富的文化底蘊,有待進一步挖掘。 而“箬竹”沉艦,也留下了日本侵略中國的一個罪證。 小資料 南炮臺 據史料記載,南炮臺系閩浙總督鄧廷楨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為配合民族英雄林則徐在廣東開展禁煙運動,御侮備戰而建,至今已有170余年,其大門上石牌匾“播蕩煙塵”四個大字,由福建水師提督彭楚漢所寫。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南炮臺進行擴建,并改裝德國造克虜伯大炮,炮臺瀕臨東海,緊靠大陸,居高臨下,雄視萬里海疆。它與廈門島上的胡里山炮臺南北對峙,互為犄角,扼守著廈門海口,拱衛著祖國東南大門,素有“天南鎖鑰”之稱。
“箬竹”艦模型。(資料圖) “箬竹”艦 “箬竹”,本意指當年生長出來的新竹?!绑柚瘛迸炏低愋桶怂遗炌У拿团?,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年)9月30日竣工于神戶川崎造船廠。該艦排水量800噸,系日本最后的二等驅逐艦。 |
相關閱讀:
- [ 09-03]福建日報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特刊
- [ 09-03]閩清成抗戰戰略后方和宣傳主陣地 各界支援前線
- [ 09-03]老兵黃偉在抗戰老兵方隊接受檢閱 為省軍區離休干部
- [ 09-03]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 智能腕表手機贈與抗戰老兵
- [ 09-03]福州開展形式多樣活動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 [ 09-02]聽講古看電影 中華街道舉辦活動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 [ 09-02]廈門集美組織多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主題活動
- [ 09-02]廈門一中舉辦特殊開學第一課 抗戰老兵講革命故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