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實現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主要水質指標的在線監測監控。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汪燕妮 圖/劉東華)未來幾年,廈門將以商業、辦公、酒店、學校等作為試點,推廣管道直飲水系統應用,全面推廣二次供水“建管合一”模式,爭取在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老舊供水管網改造。
這是市政府網站昨日公開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及的供水安全總體目標。
實施目標
新建擴建五個水廠
全面改造老舊供水管網
《意見》中指出,廈門將新建同安西山水廠,擴建高殿水廠、海滄水廠、翔安水廠和杏林水廠,全市新增供水能力60萬噸/日。
對廈門使用年限超過50年的老舊供水管網和混凝土管、灰口鑄鐵管、鍍鋅管等落后管材以及漏損嚴重的管網進行全面改造,進一步降低管網漏損率。同時,配合軌道交通建設進度改造嘉禾路、湖濱南路、湖濱中路、文園路等軌道交通沿線管道。
上述管網改造項目采用優質的管材和配件,同步建設水量、水壓和關鍵水質指標的在線檢測設備。據悉,改造順序根據項目的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優先改造易爆易漏、低壓區等管道,優先安排施工道路給水管改造。
此外,在商業、辦公、酒店等建筑,廈門將加大推廣直飲水系統,加強設置在市區公交站點、BRT站點的公共直飲水機日常管理維護,進一步提升用戶終端飲用水水質。
在水源利用上,到2020年,全市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要達到15%以上。
改造模式
二次供水推廣“建管合一
財政補貼與用戶出資相結合
二次供水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方面,將推廣“建管合一”的模式,以促進飲用水末端安全。
“建管合一”,即建設方將小區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費用交由供水企業,由供水企業負責建設和維護的模式。
《意見》規定,在二次供水設施現狀調查摸底工作和思明區試點工作基礎上,由各區制定二次供水設施改造計劃,采用區財政“以獎代補”和用戶出資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實施,爭取在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廈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任務。
對于新建小區或經改造驗收合格的“建管合一”小區,統一移交供水企業,由供水企業負責對二次供水設施進行專業化維護。
水質監管
9家水廠實現安防電子監控
增強9條溪流水體自凈能力
在進一步完善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全市城市供水信息監測監管體系的基礎上,建立水環境監測共享平臺,并融入省級供水信息監測監管體系,全面實現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主要水質指標的在線監測監控。對于高殿水廠、海滄水廠等9家規模5萬噸/日以上的水廠,實現安防電子監控。
對飲用水源加強整治力度。通過加強島外9條溪流整治和生態修復,增強水體自凈能力。相關部門要重點加強對溪流兩岸排污口和工業企業排污監管,聯合建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年度評估制度,對不符合要求的水源保護區及時進行整改。
技術創新
開展海水淡化前期研究
推進海綿城市試點建設
實施城市污水廠尾水提標改造和再生利用工作,通過對再生水用戶開展調查確定再生水水質,將尾水提標改造至一級A類地表四類水或工業用水標準,就近利用于集中的工業園區,補充水系生態用水或作為綠化、消防等市政用水。
海水淡化將作為廈門戰略性水源,提高廈門水資源的安全保障率。重點開展翔安海水淡化示范項目各項前期研究工作,做好規劃用地控制,擇機組織實施。
至2017年,在馬鑾灣片區、翔安新城片區海綿城市試點區域完成一批雨水利用工程建設,通過示范效應,積極引導并推動全市范圍內的公園、綠地、社區、河湖水系等海綿城市項目建設,提高雨水利用率和排水防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