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商中國投資峰會。(記者 王協云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殷磊 陳冬)四大自貿試驗區有關負責人首度聚首,推介創新政策,秀出驕人業績;四位僑界精英探究發展機遇,為四大自貿試驗區評分、提建議;兩位專家學者權威解讀,更獻計獻策,為自貿試驗區謀劃發展宏圖……昨日下午,2015海外華商中國投資峰會在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四大自貿試驗區有關負責人以“打通關”的形式與海外華商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高端訪談。 第一關:時間 “一照一碼”縮短審批時間 “蓋一個章跑斷腿”,“半年多在跑衙門”……對企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然而,大部分企業總是因為行政審批,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四大自貿試驗區如何突破這一關,打破“時間”對企業的束縛?面對這一關,四大自貿試驗區有關負責人各自寫下了一句“通關密語”。 福建省商務廳副廳長鐘木達寫下的“通關密語”是“一照一碼”。他說,如今,福建自貿試驗區3個片區企業的營業執照都加載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做到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實現“一口受理、一次上門、一天辦結”,為企業帶去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效益。其中廈門率先實行“一照一碼”,每個環節審批時間至少減少3天。 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寫的是“多頭歸一頭”。他解釋說,在自貿試驗區內,過去的多個辦事窗口變成了一個窗口,行政審批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通過建立公共信息平臺,各職能監管部門從平臺上提取信息,實現了“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審批效率大幅提升。 “萬里變一里”。這是廣東自貿試驗區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廣俊的“通關密語”。他說,過去一個企業實施項目開發建設,要蓋100多個公章,耗費800多天時間,審批流程圖長達4米,堪稱“萬里審批”。自貿試驗區試點半年來,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行政審批環節大大減少,最短的當天申報當天辦結。 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蔣光建寫的是“百枚變一枚”。他說,去年9月,在李克強總理的見證下,濱海新區封存了109枚專用章,取而代之的是一枚行政審批專用章,將分散在18個不同單位的216項審批職責歸并為“一局一章”。行政審批事項改革邁出了大步,也為企業脫去了束縛。 對于四位負責人的“通關密語”,作為觀察員的四位僑界精英紛紛“點贊”,表示肯定,認為自貿試驗區作為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確實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四位負責人順利通關。 |
相關閱讀:
- [ 09-07]兩項福建自貿區最新研究成果在福州發布
- [ 09-07]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將亮相廈洽會 進行客商對接
- [ 09-06]福建進一步推進自貿區項目審批精簡改革
- [ 09-04]兩岸信息消費研究院落戶廈門自貿片區 促轉型發展
- [ 09-02]1-7月福建進口臺灣水果逾3萬噸 自貿區政策紅利助力
- [ 08-31]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將成立綜合執法隊伍
- [ 08-31]自貿區負責人確定 黃忠勇任福州片區管委會主任
- [ 08-31]自貿區負責人確定 黃忠勇任福州片區管委會主任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