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巧恩)“從《西游記》到《捉妖記》,多么荒謬的故事,可你看得津津有味。所以,我想說,人最大的欲望是被欺騙,人們渴望被欺騙。”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麥家昨晚在廈開講,他的這番話就像他的諜戰(zhàn)小說,“具有奇異的想象力和獨創(chuàng)性”。 從《暗算》開始,到《風聲》、《風語》、《刀尖》,麥家筆下的一系列作品創(chuàng)造了一個屬于諜戰(zhàn)的輝煌時代。但是,他自己不承認自己是“諜戰(zhàn)作家”,他更愿意談文學和電影。此次,麥家是應(yīng)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之邀而來。今天(12日)中午11點,他還要在廈門美術(shù)館簽售《風聲》、《暗算》、《解密》等作品。 看電影,猜出作者是好友 說到新近看的電影《烈日灼心》,麥家很感慨:“電影原作出自廈門作家須一瓜之手,她是我的好友。不知道是導演厲害,還是須一瓜了不起。”麥家說,他從電影中“聞”到了須一瓜小說的氣息,“就算我事先不知道這是根據(jù)她的作品改編的,我應(yīng)該也能猜出來。”麥家說,文學與電影的關(guān)系太緊密了,一條藤上兩個瓜,都是敘事藝術(shù),都是以還原生活為品類的藝術(shù),“它們簡直是親人”。 越孤獨,想象能力越強 作品被搬上熒幕后,那個從小拿日記本當唯一朋友的孤獨麥家走入大眾視野。“早些年,我的作品沒改成影視劇之前,最好的銷量是7萬冊(本);改成電視劇后,據(jù)說6億人看了。” 但是很快,麥家又直白表達,“影視傷害了我”。在他看來,文學和電影也是一對敵人,“電影誕生于科學與技術(shù),小說誕生于一個離群索居的人。電影是大眾的藝術(shù),而小說家是閉門造車,孤獨是小說家的話語,是虛構(gòu)的翅膀。人越孤獨,虛構(gòu)和想象的能力越強”。 麥家認為,改編是電影對文學作品的介入與肢解,“那種傷害不可避免。一篇長篇小說改成一部容量有限的電影,就像一片麥田被收割,然后制做成一塊蛋糕,精致得很,但麥浪滾滾的田園風光與自然氣息都失去了”。 寫小說,人物幾乎沒原型 現(xiàn)在,幾乎所有人說起麥家,都離不開“諜戰(zhàn)”二字。但事實上,麥家并不愿意把自己框在“諜戰(zhàn)小說”里,他說,貼標簽只是影視劇的宣傳策略。 回到小說創(chuàng)作話題上,麥家說,他筆下的人物幾乎沒有原型。“變形和夸張,本來就是小說藝術(shù)與人之間的一種默契。”他的意思是,假如原原本本地反映生活,讀者與觀眾反倒沒有興趣去看了,“人最大的欲望是被欺騙”。 當然,虛構(gòu)和虛假是兩回事,“小說家通過生活中一點點素材,加上合理想象,生發(fā)出一個大的產(chǎn)物,從哲學意義上說,這也許比其反映的生活更真實,只有這樣才能感動別人”。 名片 麥家,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諜戰(zhàn)小說之王”、“中國諜戰(zhàn)劇之父”。1964年生于浙江富陽,1981年考入軍校,畢業(yè)于解放軍工程技術(shù)學院無線電系和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文學創(chuàng)作系。現(xiàn)任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著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風語》、《刀尖》;電視劇《暗算》、《風語》、《刀尖上行走》(編劇);電影《風聲》、《聽風者》等。 |
相關(guān)閱讀:
- [ 07-07]麥家:梅西是綠茵場上的博爾赫斯
- [ 06-29]作家麥家評世界杯:西班牙足球正一點點死去
- [ 05-24]麥家:“無眾生相”的尖銳陳述
- [ 01-06]諜戰(zhàn)作家麥家慶生日 稱《刀尖》是收山之作(圖)
- [ 01-06]麥家:讀者無法迎合,你只能迎合自己(圖)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