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輝煌 玉沙坡“魚滿船滿” 也許,若干年后,你不會再憶起,這里曾經這般輝煌過。 沙坡尾,“玉沙坡”的一部分。“玉沙坡”,意為玉一樣的沙灘。早期的廈門港是一處弧形的海灣,呈月牙形,海岸線長逾一公里,金色的沙灘連成一片,西邊叫沙坡頭,東邊就是沙坡尾。 沙坡頭,曾是廈門繁榮一時的漁港。上世紀30年代,隨著漁船越來越多,被依托天然潟湖地形建出了更大避風塢的沙坡尾取而代之。 老人們還記得,那年的沙坡尾,是金色的。 之后的一個甲子,這里一直是廈門的海洋漁業中心,冷凍廠、漁具廠、水產加工廠、造船廠、造帆廠,所有產業圍繞著漁業鋪開,漁業人口一度占據沙坡尾腹地廈港片區人口的80%,下海漁民達到5000人。 輝煌的不僅僅如此,還有歷史—— 據文史專家彭一萬考證,陳嘉庚在籌建廈門大學時選定此處,正是因為此地原為鄭成功的演武場、水操池等遺跡所在地;1926-1927年,魯迅在廈門大學任教4個多月,其間常到玉沙坡海濱散步、拾貝。他往返廈大與廣州,都在玉沙坡乘船。變革 “上山運動” 漁民靠海吃飯,自稱“討海人”。在他們眼里,除了海,就是山,他們管“上岸”叫“上山”。 和大多數以傳統捕撈為支撐的漁港一樣,沙坡尾沒能逃脫衰落的魔咒。 一切在今年5月13日被打破—— 這天上午,避風塢內的75條“閩廈漁”船主被召集到一起,政府部門宣布沙坡尾退漁、漁民上岸,要進行清淤和街面改造工程。接下來的一個月,沙坡尾掀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上山運動”。“要么開走,要么交出漁船。”76歲的黃朝乞,最后一天才“上山”。6月12日,避風塢已空空蕩蕩。 入侵 靈魂正被抽離 漁歌總會唱完…… 不記得從哪天起,避風塢背后700米的弧形堤岸上,商鋪租金和轉讓費迅速上漲,越來越多的店面被改成咖啡館、酒吧、西餐廳。 被改變的,還有避風塢邊的一片老廠房,被改造為“文創”場所。 紀錄片《沙坡尾》的編導曾欣,在為該片眾籌拍攝資金的文案中曾這樣說:“在高樓大廈的包圍中,猛然看見這么一個古樸、帶著濃郁生活氣息的老港口,讓我深感震驚。然而,我不知道沙坡尾這樣的狀態能持續多久,城市建設、旅游業的發展,商業氣息已經逐漸延伸到這里。” 是的,沙坡尾走到了漁業歷史的盡頭,兇猛的城市化與商業化似乎不再能容納這個古老的行業,被視作靈魂的歷史與文化也正在被抽離。名詞解釋 “疍民”指福建一帶以船為家的水上族群。根據閩南文化研究者陳復授的考據,廈門港的漁業與疍民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明代。 早期的廈港分為沙坡頭和沙坡尾兩段,直至沙坡頭不堪重負,才在1934年籌建了沙坡尾避風塢,承接了沙坡頭的漁港功能。一些疍民從泉州、漳州等地遷居于此,疍民文化得以在這里延續。 |
相關閱讀:
- [ 09-07]明晚沙坡尾點燈祈幸福 還有布袋木偶戲和南音等
- [ 08-09]沙坡尾一居民樓鐵護欄搖搖欲墜 消防員高空排險
- [ 08-03]三百多信眾護送 池王爺昨日從沙坡尾出巡繞境
- [ 06-11]沙坡尾本地漁船全部上岸 修繕后部分將重返避風塢
- [ 06-04]沙坡尾避風塢漁船昨起交船 不再停靠任何作業漁船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