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疍民白描張亞葉:漁船就是家 討海人見過的風浪,太多了。 張亞葉,大家都叫她阿葉。從1947年出生到11歲,阿葉就住在一艘漁船上,那就是她的家。用她的話說,一家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船上。船上生 船上長 “船靠汕頭港,汕頭就是家;靠東山,東山就是家;靠廈門港,廈門就是家?!卑⑷~的童年,都在海上“漂著”,遇到海上風浪大,她家的船就躲進沙坡尾避風塢,一家人都住在船上,也習慣了。 阿葉說,小時候,個子還不高,雙手抓在船邊,就那樣靜靜地站在那里發呆,看海浪打過來,一浪高過一浪。每天變著花樣吃海鮮 住在船上,阿葉最難忘的,還是吃。 船上的人,狗鯊,不吃;鰻魚,也不吃;螃蟹,咬一口后腿的肉,不喜歡吃了,就整只丟進海里,每天變著花樣吃?!懊刻於汲院ur,撈上來就在船上煮,很新鮮。海鮮都是野生的,什么都有。”阿葉說。 船有私人的,也有公家的。上世紀50年代,建立了漁撈公社。漁撈公社最興盛的時候,擁有六七十艘船,最高年捕獲鮮魚達70多萬擔。成漁撈公社的大紅人 阿葉以為,她會與心愛的大海一生為伴???1歲那年,她“上了山”。 “老爸去世后,就沒有再住在船上了?!卑⑷~回到了岸上,直到1960年到漁撈公社上班。 在漁撈公社上班,阿葉不僅要出海捕魚,還在劇團演出,她是主角之一?!俺枳袘?,公社成立了劇團,有30個人?!卑⑷~說,剛上班第五天,就被公社送去歌仔戲劇團培訓了。 演得好、唱得好,讓阿葉成了漁撈公社的大紅人。在海上“演了”一年后,阿葉這次真的“上山”了,調去漁民俱樂部。 從那之后,阿葉再也沒有過水上居住的生活。 陳復授:留在“山上”的 民 75歲的陳復授,一直留在“山上”。 上世紀40年代,陳老出生在浯嶼島。生母早逝,是奶奶抱著他走遍全島,吃百家奶才僥幸活了下來。 5歲那年,他隨父親搬到廈門,一住就是70年。廈港,就是他的家。“父親在廈門港當漁工,我們就借住在福海宮旁的表姑家護厝小屋?!标惱险f。留在“山上”課間有免費牛奶喝 按討海人的習慣,男孩要生活在船上,父親考慮到他從小沒吃母乳,長得瘦小單薄,一直不忍心,就把他留在“山上”。 家里人都住在船上,陳老沒有。8歲那年,他去上學了。 陳老念的是漁民小學,校舍是原來的釣艚王宮,這也是全國第一所漁民出資自辦的子弟小學,創辦于1922年?!芭f時的漁民協會規定,魚行從漁民賣魚收獲中抽取千分之八作為辦學經費。學校發校服,課間還有牛奶喝,都是免費的。”陳老回憶道。豐收盛景 漁船連綿一公里多 三四十年前的廈門港,很是熱鬧,方圓數公里,飄散著海鮮魚腥。從魚肝油廠西側(后來的“星鯊實業總公司”),到廈大醫院西側,連綿一公里多,漁船密密麻麻?!耙宦纷邅恚瑔柡蚵曇黄⒄泻袈曇黄?。那時有句俗話說‘起暴頭啦(風暴潮),漁船回來了,廈門就活起來了’?!标惱险f,廈門港漁汛,一年冬、春、夏三季。每每滿載歸來,漁民就將鮮魚從船艙一筐筐往外搬運,負責轉運的漁工搖著舢舨,行駛數十米或上百米靠泊在海灘邊。漁民家屬或當地的閑散勞動力,手持竹竿籮筐鉤繩,接過舢舨上卸下的鮮魚,抬送到魚市場過磅。“堆積如山的魚貨,有進加工廠的,有進冷凍廠的,有的直接分配進入本地市場。”陳老說,趕上好年景,一條船一年捕獲兩三萬擔(一擔100斤)。那時,海洋實業公司最高年捕獲鮮魚達70多萬擔。 |
相關閱讀:
- [ 09-07]明晚沙坡尾點燈祈幸福 還有布袋木偶戲和南音等
- [ 08-09]沙坡尾一居民樓鐵護欄搖搖欲墜 消防員高空排險
- [ 08-03]三百多信眾護送 池王爺昨日從沙坡尾出巡繞境
- [ 06-11]沙坡尾本地漁船全部上岸 修繕后部分將重返避風塢
- [ 06-04]沙坡尾避風塢漁船昨起交船 不再??咳魏巫鳂I漁船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