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甘當“活靶子” 誘蚊進帳捉住它 據了解,廈門每年6月-10月都會開展登革熱疫情日常監測,此外,還有瘧疾疫情監測和蚊密度監測。廈門目前有兩個蚊密度監測點,集美、湖里各一個,主要進行成蚊密度的監測;此外還有三個登革熱監測點(思明、集美、海滄),一個瘧疾監測點(集美)。截至8月底,監測點共捕獲蚊子773只,平均密度為0.29只/小時,與往年同期相比蚊密度有所下降。 他們究竟是如何捉蚊子的呢?據了解,主要方法包括燈誘、人誘和牛誘。沒錯,就是人誘,他們經常把自己當“活靶子”引誘蚊子,然后捉住它們。 市疾控中心消殺科柯雪梅博士說:“工作人員一般會支起一頂蚊帳,垂下20厘米左右的空間讓蚊子飛進去(根據蚊子的習性,一般只會往上飛,不會從縫隙飛出來),一般要在蚊帳里待一小時。我也這么做過?!?/p> “我們的目的是捉蚊子,不是給蚊子咬。”柯雪梅說,他們會待在蚊帳里,拿著電動捕蚊器捉蚊子。“碰到疫情時也會擔心,萬一碰到了怎么辦?所以我們一般都會做好自我防護工作,穿著長褲?!贝送?,會采取“雙層疊帳法”保護自己:用兩層蚊帳,外帳比較短,下面懸空,內帳則比較長。雙層帳支起來后,蚊子只能進入第一層,而無法突破第二層屏障。 瘧疾監測還會采用牛誘。牛誘與人誘類似,工作人員會牽頭牛來到田里作誘餌,罩上約2米長的蚊帳(碰上疫情會用雙層蚊帳),底下懸空讓蚊子飛進去,待幾個小時后,把縫隙封起來,避免蚊子飛出,再用電動捕蚊器捕捉蚊子。 蚊子捕到后還沒完,后續還要分類,計算數量和密度。這項工作也很辛苦。 【形勢】 今年來廈門已出現5例輸入性病例 市疾控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廈門已出現5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報告,排除了12例疑似病例,未發生本地登革熱疫情,確診的輸入性病例也已得到了很好控制。 目前,市疾控中心主動搜索病例,開展人群登革熱抗體監測,提高敏感性。在登革熱省級監測點開展人群抗體水平調查,流行季節前后分別采集100人份血清,今年已采集100人份,用Elisa法檢測登革熱抗體,結果全為陰性。 市疾控中心介紹,蚊子活躍的高峰期在6-10月,最適宜溫度在20℃-30℃。廈門全年氣候溫暖,本就適宜蚊子生長發育,其中,6月是蚊子活動的高峰期,之后數量平穩下降,到了8月、9月,數量和密度會有所上升。而最近的氣溫很適宜蚊子生長。此外,蚊子生長離不開水,前段時間廈門陰雨連綿,有不少積水,很適合蚊子繁殖。 |
相關閱讀:
- [ 09-15]廈門檢出三例輸入性登革熱 臺灣疫情已近乎失控
- [ 09-15]臺南登革熱大流行 別以為只是場“天災”
- [ 09-15]臺旅會稱登革熱疫情未影響大陸游客赴臺游熱度
- [ 09-15]登革熱疫情南臺灣發燒 高雄現疑似死亡病例(圖)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