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采價員“蹲守”收集數據 CPI這個數字市民很喜歡,上個月物價漲沒漲,漲得兇不兇,看它就夠了。 但你知道CPI是怎么出爐的嗎?在統計專家眼中,它就是個大籃子,里面裝滿衣食住行用,不僅有大蒜、豆、生姜和土豆,還有理發、旅游、教育服務、租房等服務,總共有八大類262個基本分類,涉及上萬種具體商品。 接下來,統計部門會派采價員到固定的采價點去“蹲守”,全國有6.3萬余家采價點,包括了食雜店、超市、菜市場、專賣店、商場等等,這些采價員“定時、定點、定人”去收集價格,然后由統計部門匯總計算得出。 對于時下火熱的電商銷售,CPI目前還沒有將其納入采價范圍,在廈門,僅有網售飛機票采價。不過,國家正在各地試點,預計明年開始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網購”元素參與。 很多市民覺得疑惑,為啥買東西時貴了很多,CPI漲幅卻不高呢?這主要是個人承受能力、個體與總體、對比時間、地區、限時與滯后等方面的差異造成的,所以“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CPI”。 居民收入:16萬戶家庭要記“日記賬 ” 說到居民收入,市民又是一把辛酸淚,每次對照統計數據,又覺得自己收入拖后腿了。 居民收入是挨家挨戶去統計嗎?不是,從2012年年底開始,統計部門就在全國統一選取了16萬戶城鄉居民家庭直接調查,這些家庭要記“日記賬”。千萬別以為這很麻煩,這些家庭戶早已用上了數據采集平臺,用手機、平板電腦就能隨時記賬。 收入“被增長”其實是錯覺。因為很多人把收入等同于工資,但其實工資只是收入的一部分;而且調查戶中包含高中低收入層級家庭,高收入家庭的“貢獻”很大,低收入家庭貢獻小,就會導致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收入水平低于這個平均數。 同樣感覺拖后腿的還有平均工資,很多人覺得拿到手的沒那么多,這不僅因為工資被平均了,而且是稅前工資,跟實際到手的錢有差別。 |
相關閱讀:
- [ 09-24]省統計局舉辦第五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
- [ 09-23]統計開放日:CPI如何出爐?
- [ 09-20]第二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現場實錄
- [ 09-20]統計局舉辦第二屆"中國統計開放日" 揭秘CPI統計
- [ 09-20]第二屆統計開放日:批評質疑是統計改革發展動力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