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流淌的過蕓溪橫跨海滄東孚。
過蕓溪小流域的Y型河道。
過蕓溪發源于天竺山,圖為天竺山。
過坂水庫核心區。
過蕓溪水流清澈,吸引都市一族前來游玩。
流域整治后,水清岸綠的風光讓人神清氣爽。
花徑綠道設有公共自行車系統。
大曦山旖旎的田園風光。
“楊厝66號農舍”農家樂成為當地旅游新亮點。
過蕓溪沿岸的村莊配備了生活污水處理系統。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楊繼祥 林岑 圖/本報記者 王火炎)來到位于海滄東孚的過蕓溪流域,只見河道寬闊,水體清澈,河岸邊的濕地公園成了鳥兒的天堂。東孚新城建設如火如荼,日益完善的生活配套與自然美景相映成趣……
【做法】
運用共同締造理念
可持續“內生動力”
據了解,自過蕓溪被確立為廈門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以來,海滄區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以“水清、岸綠、景美、民富”為目標,建立“市-區-街道-村”四級聯動共治機制、“化零為整”的共同締造機制、可持續“內生動力”的激發機制,“目標引領”的考核保障機制,大力推動過蕓溪流域綜合治理,力爭到今年年底實現無劣五類水體,明年達到四類水體,使過蕓溪綜合整治成為全市流域治理工作的典范,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機制。
“以水質提升為核心,開展綜合治污;以都市農業為抓手,力促‘百姓富、生態美。’”海滄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過蕓溪流域整治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大類空間劃分,以水系作為南北山海通廊、以花徑構成東西聯系通廊、以過坂水庫為核心節點、以綠道為聯系紐帶、以“一村一品”景觀特色為依托,“田成格、路成網、樹成林”,最終形成“山-田-城-海”的城鄉一體的理想空間結構。
“大格局”躍然紙上,整治工作正緊鑼密鼓地展開。通過大力清污截污、提升水體自凈功能、改善周邊環境等多種舉措,過蕓溪流域水質改善,水體變清,生態柔性護坡成效初顯,濕地面積得以拓展。
【成效】
環境改善產業優化
村民收入明顯提高
通過綜合整治,20多年前水道寬闊、水流清澈的過蕓溪正在復蘇。不遠處,生意紅火的鄉村農家樂與旅游景區交相輝映,一幅“百姓富、生態美”的美好畫卷在眼前緩緩鋪開。
通過轉變發展模式,發展循環經濟、深化兩岸合作等舉措,過蕓溪流域周邊產業持續優化,發展出27家農家樂、6家民宿和25家花卉苗木單位,初步形成了集種植、觀光、休閑、農家樂、民宿為一體,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的都市休閑農業。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共同締造打造花徑綠道,串聯幾條支流、休閑步道和村莊,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美麗通廊;引導村民共同參與,對沿線28棟民房按照閩南建筑特色精致化提升。大曦山獲得“中國十大最美鄉村”、首批國家級鄉村旅游品牌等榮譽。
小流域治理為村民帶來的“福利”正在逐漸釋放。在小流域范圍內,村民房屋、土地等租金不斷上漲,經濟的發展有效帶動就業、有效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超500人、惠及試點范圍內近15%的人口、每人月均可增加工資性收入近3000元。
從阿里巴巴辭職回村創業的陳及濱利用“互聯網+”開辦了“有棵樹”民宿,月均收入達2.5萬元;村民蔡陸順回鄉創辦“楊厝66號農舍”農家樂,日均營業額5000元以上,節假日每天的營業額可達1萬元至2萬元。
【名片】
過蕓溪
發源于廈門天竺山溪頭水庫,潺潺流淌的過蕓溪橫跨海滄東孚,流經“全國十大最美鄉村”——海滄大曦山,將東孚所有的涓涓細流攬入懷中,匯入馬鑾灣,整個流域面積約50平方公里。
過蕓溪流域環境治理試點流域范圍為沈海高速公路以北、天竺山以南,涉及6個自然村,干流總長約15.1公里,統籌推進山、水、田、林、路、村莊的治理和區域產業經濟發展,形成區域內各要素良性循環發展,實現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提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