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近代建筑
廈門中山路附近的建筑群
東南網9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 林世雄)最近,一則廈門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消息在網絡論壇上炸開了鍋。點贊者眾多,諷刺聲也不絕于耳,當然提出善意建議的人更不會少。
建城歷史不久的廈門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夠不夠格這一稱號?爭議在繼續,而申報正在進行,記者昨天從廈門市規劃委獲悉,廈門市已經正式啟動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還專門成立了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領導小組,由廈門市市長裴金佳親自掛帥,出任組長。
歷史風貌老建筑如何保護?
廈門市規劃委員會總規劃師任國巖透露,廈門市將制定保護規劃,以立法形式保護歷史風貌,并計劃開始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其中,嘉庚建筑、閩南紅磚民居等9個歷史風貌片區將以“保護區”的形式加以保護。
據介紹,要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要具備以下這些條件: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者軍事要地,或者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或者其傳統產業、歷史上建設的重大工程對本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或者能夠集中反映本地區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負責申報前期籌備工作的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林振福說,經過初步摸底和梳理,發現廈門市保存文物十分豐富,類型較為豐富,歷史文化價值較高,尤其是保存有不少集中成片的歷史風貌建筑。其中,以鼓浪嶼近代建筑、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早期建筑為代表的近代建筑群,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特色鮮明、價值突出,突出體現了廈門開埠以來多元文化融合的過程,是廈門近代城市建設與發展歷史的縮影。
目前,島內外認定的歷史風貌建筑一共有841處,包括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名人故居、宗教建筑、傳統古民居、典型風格建筑等多種類型,目前還在不斷增補中。此外,鼓浪嶼萬國街區、中山路歷史街區、廈大—南普陀—南華新村—沙坡尾避風塢街區、集美學村歷史街區等4大歷史街區,以及本島祥店古民居片區、華僑新村片區、海滄新垵和霞陽閩南紅磚民居片區、同安舊城“孔廟一鋪前古官道”歷史風貌建筑片區、翔安呂塘村古村落片區等5處歷史風貌建筑片區,已被劃定“紫線”保護范圍。
“對于歷史風貌的保護,不是死死‘圈住’,而是劃分不同類型,分不同的程度使用和保護。”任國巖說,要申報名城需要至少2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目前廈門僅有鼓浪嶼一個國家歷史文化街區,下一步將為中山路、集美學村、廈港、同安舊城等4處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
今年8月,《廈門經濟特區歷史風貌保護條例(草案)》已經進入人大一審的程序,正在進一步修改。目前,相關項目組正在編制各類材料,做相應的規劃等,然后經過專家的論證之后,向省政府提交材料,并由省政府向國務院提出申請。
廈門申報歷史文化名城難在哪?
申報伊始,爭議不斷。
“廈門歷史那么短,如果都評上歷史文化名城,那全國各個地方都可以評了。”網友“雪花飄飄”的觀點在爭議聲中特別刺耳。也有網友認為,廈門歷史不長,但五口通商口岸,只有廈門不是歷史文化名城,有些不對勁。還有網友建議,廈門應該先挖掘出自己的歷史進行宣傳,待市民對所在城市有一定的認識后再行申報,濃厚申報氛圍。
“廈門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工作,難就難在意識的突破。”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林志杰說,很多人都認為廈門沒有什么歷史文化遺存,尤其到博物館里去看,更會感覺沒有什么內容。他認為,這是一種誤解,廈門城市歷史并不是從廈門島起步,而是起源于同安縣,是同安縣歷史的延續,由此可以斷言,廈門是一座千年的歷史名城。即便所謂的廈門島建城歷史不是特別久,在近代歷史中地位卻是比較突出,尤其在南洋文化、華僑文化等方面有積淀和特點,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工作可以從此處尋找突破點。
從去年底開始,廈門就已著手籌備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并先后邀請了名城評審委員會的兩批專家,來廈探討咨詢廈門在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與不足。結合廈門市歷史文化核心價值特色,廈門市申報類型被建議為“近現代史跡型”。目前,經過初步梳理,廈門歷史文化核心價值被認為至少有“歷史上東南沿海的海防戰略要地”“近代東南沿海主要貿易口岸及閩南門戶城市”“近代多元文化融合的前沿及東方文化重要輸出地”“近現代福建華僑文化傳承的中心”“近現代海島城市建設的典范”等五大方面。“目前,廈門要做的就是趕快摸清自己的家底,對自己的歷史文脈進行梳理,做好保護工作。”林振福如是說。
在閩南文化研究專家看來,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對城市的歷史文化進行重新梳理,有利于市民重新認識自己的城市,增強文化自信,從而在新常態下凝聚廈門深化改革發展文化動力。
歷史文化名城資源要如何挖掘?
廈門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引起不少專家的點贊。“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對弘揚閩南文化、發展廈門旅游均具有重大意義,如果申報成功,廈門的國際地位和旅游知名度將大幅度攀升。”民進廈門市委副秘書長、廈門市博物館考古部主任、文博研究館員鄭東如是表示。
鄭東說,注重對相關歷史風貌資源的挖掘、開發與保護,將有利于實現將資源優勢向產品優勢的轉化。他建議,在廈門“新二十景”的基礎上,充分發掘和開發廈門本土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人文資源,再現歷史文化景觀,為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創造條件的同時打造出歷史人文系列旅游品牌,以“美麗廈門”的歷史文化吸引旅客。例如,思明區的“榕林別墅”、“沙坡船塢”,湖里區的“高崎炮臺”,翔安的“香山巖”,同安的“半嶺古道”、“西山巖”,集美的“白虎巖”、“壽石巖”等,建議組織專家重新評定廈門歷史景點景區,擴大和增加評選范圍、內容。
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無疑是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關鍵。廈門市政協委員、民進廈門市委副主委賴妙寬在今年廈門市兩會上也提出,老舊城區更新改造,歷史風貌建筑應規劃保護開發。她建議,開展老舊城區文化遺產專項調查,建立文化遺產信息數據庫和遺產檔案,實行分級保護和管理,確保文化遺產保護的可操作性和長效性。同時,挖掘歷史人文資源,注重就地保護,創立文化旅游品牌,如開發“同安千年古城”“廈門古代名鎮舊街”等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線路;開發文化創意經營,如實施“老字號再生”工程;確定以近代港口商埠建筑風
貌,融合閩南文化、對臺文化、海防文化和東南亞華僑文化為特色,積極申報風景名勝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民進廈門市委會于年初召開的廈門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期間提出了《我市老舊城區更新中歷史風貌保護與開發的建議》,提案被列為2015年度市政協重點提案。在近日舉行的一次提案辦復座談會上,廈門市副市長、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黃文輝表示,要以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契機,將體制、機制、人員、資金等落實好,要發揮規劃部門的先導作用,文保部門的專業支撐,區鎮街為責任主體,人大政協及社會各方面的監督作用,還要鼓勵動員華僑、社會、企業各方面參與作用,形成社會合力,共同為廈門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