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30日訊(文潔 吳麗敏 陳麗銘)如何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如何使志愿服務做到“群眾所需、服務所有”呢?金安社區在取得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工作經驗后,又率先在全市全省全國探索志愿服務專業化建設的新路子。在2015年7月28日的全國社區治理創新工作會議上,金安社區創造的“七字”志愿服務專業化的工作經驗,讓全國31個省市代表和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及國家部委領導倍感驚嘆。8月25日,記者慕名前來到金安社區微專題采訪,金安社區黨總支書記吳麗敏、主任陳麗銘向記者描繪了志愿服務專業化“七字法”的精彩。
查:在現有社區志愿服務隊伍中全面開展摸底行動,采取填寫調查表、電話訪談、相互推薦、公開招募等方式,查清原社區志愿者專業底細。社區兩委成員分工包干包片,逐戶摸底調查,使社區兩萬多名居民都有一至三項專長,都有當專業志愿服務本領。
篩:將現有志愿者和新加入志愿者中具有專業特長的志愿者從普通志愿者中篩選出來,然后采取排列組合的方法,把專業一支或者相近的志愿者合并成一個小組,從而使社區打造成七大專業志愿服務隊伍。
分:將專業需求做細做精,細化為7大專業類和1個特殊群體專項服務類,為專業化志愿服務的需求對接、服務實施打好基礎。
建:建立專業服務人才資源庫,采取一專多人、一人多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編組,每個組挑選專業技術精服務意識強的優秀志愿者任組長。
培:定期邀請專業導師、社工對社區志愿者進行專業化培訓,安排志愿者專業骨干對非專業的志愿者傳功授業技能,以專帶非、以點帶面,逐步實現社區志愿者人手一專。
用:公布專業化志愿服務隊伍、服務內容,由居民按需求進行“點菜式”預約服務,收集服務需求,落實評估、招募,確定針對性專業化服務項目,由組長牽頭實施服務。
評:安排志愿者專業骨干對服務進行監督、抽查,累積服務時長換取志愿服務愛心善行卡,累積積分值換取社區回饋的物質獎勵,激發志愿服務熱情。
七字法帶來志愿服務三大喜訊:
喜訊之一:彰顯了個性化的志愿服務。金安社區黨總支書記吳麗敏說:“制度化只能解決志愿服務常態化的問題,其他志愿服務問題還無法解決好?!笔茄剑罕娦枰獋€性化的志愿服務項目,群眾需要精細化的服務,僅靠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就實現不了,必須開拓專業化志愿服務工作的新平臺,因為專業化分得更細了,服務范圍更廣了,覆蓋的人群更多了,滿足率更高了。
比如,在個性化和專業化志愿服務工作中,社區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暑假來臨,一些馬上要上一年級孩子的家長希望社區能夠開設幼小銜接班,社區志愿者有一位英語八級的專業志愿者愿意參與服務,開設為期一個月拼音班。7月20日-8月20日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四點半到五點半,社區書院里準時傳來朗朗讀書聲。這位志愿者自制拼音圖卡,耐心教學,在歡樂的氣氛中吸引了很多孩子學習。拼音班結束時,大部分孩子已經會讀、會寫拼音字母了。家長們對社區提供的專業志愿服務贊不絕口。
喜訊之二:提供了春風細雨般的溫馨。金安社區主任陳麗銘說:“志愿服務專業化,是根據群眾不同細微要求開展的針對性很強的精細化服務。”是呀,她像一股春風吹進群眾的心窩,是那么的柔情溫暖;她像久旱的田野遇到的一場雨,是那么的及時如甘霖。比如金安社區提供給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務,就可以提供陪聊天、陪過節、陪逛街、陪文體活動等多項專業服務,讓空巢老人感受到志愿者就是自己的兒女,甚至比兒女還親切孝順呢。
喜訊之三:營造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圍。吳麗敏和陳麗銘認為:組建專業化志愿服務隊,志愿者的隊伍就會越來越大,人員就會越來越多,這就需要發動社區居民都來當志愿者,開展“你幫我、我幫你”的學雷鋒活動,才能把志愿服務專業這把火燃燒起來。她們的經驗是:對社區居住的兩萬多人進行排查摸底,然后根據各個人的特長進行排列組合,組成若干支專業化的志愿隊伍,較好解決了“眾口難調”的志愿服務問題。
記者專心致志聽完金安社區兩位主官的介紹后,感到金安社區專業化志愿服務的確令人激動萬分。但社區居民是否也和記者一樣贊嘆不絕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偷偷地采訪了十幾位社區居民,他們也是和我一樣的感受。
“以前我住的小區也有志愿服務活動,但大多都停留在簡單的做好事?!蓖诵莸泥u阿姨是從陽臺山小區搬過來的,她告訴記者,“金安社區的居民很幸福,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志愿者專業的幫助。”之前鄒阿姨就曾遇到過詐騙事件,正是社區的法律志愿者帶著她找律師,幫她謝起訴書,最終勝訴?!耙皇撬麄?,我的養老金就打水漂了。”
其實,鄒阿姨自己也是金安社區老人文體隊的隊長,會跳舞也會編舞,每天晚上都會帶著小區100多號人跳廣場舞。社區許多有一技之長的退休居民都表示“以前工作專做一件事,退休以后,來到金安社區登記成為志愿者,發揮自己專業的余熱,同時還能收獲到其他志愿者的幫助并且能學到很多東西,社區的志愿服務活動就是他們的‘老年大學’,這樣的晚年生活真的非常富足。”
創建感言:
眾口難調也得調
張三要這個服務,李四要那個服務,王五又要另外服務,陳六又要特殊服務……志愿服務面臨眾口難調的現實問題。
有的社區黨委或支部還是老思想老觀念,一講到志愿服務工作,就是房前屋打打掃掃;就是到公園、碼頭、機場等公共場所學學雷鋒,做做好事;就是上門為老年人、殘疾人、聾啞人排憂解難;就是逢年過節搞些臨時救助的活動,等等。這些當然是志愿服務的不可丟的項目。然而,這只是志愿服務的“初級階段”,只是學雷鋒做好人好事的“傳統節目”,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隨著人民群眾對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僅僅靠以往那些志愿服務工作,顯然讓人感到太少太少,已經滿足不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必須銳意進取,開拓前進,更上一層樓。
此時此刻,也許有的同志會說:志愿服務是個無底洞,永遠都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永遠都解決不了志愿服務的現實問題,是欲壑難填、眾口難調。這些話是沒說錯,也許永遠都不會錯。但是,眾口難調不能不調?。∪绻驗橛龅嚼щy而發牢騷,或者放棄努力和奮斗,志愿服務工作就會裹足不前,就會遭到群眾的批評和指責,就會使志愿服務工作流于形式而缺乏幸福指數。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問題和解決問題。
如何解決志愿服務眾口難調的問題呢?我們可以從金安社區志愿服務專業化的實踐中悟出一些“真經”。一要摸清兩個底數。一個是社區居民對志愿服務需求的底數,一個是社區各類志愿者的底數,這樣,才能作出志愿服務專業化的抉擇和安排。二要搞好兩個排列組合。一個是各類志愿者的排列組合,建立起若干個專業化的志愿者隊伍;一個是社區居民對志愿服務需求的排列組合,把那些需求一致或者接近的志愿服務項目組合在一起,這樣,有利于開展小組式的志愿服務活動,減少志愿服務的成本。三要搞好兩個對接。一個是社區居民需求與專業化志愿隊伍的對接,一個是社區組織人員與專業化志愿者小組的對接,這樣,就能指導和幫助專業志愿者隊伍什么時間開展活動、如何開展活動等事宜,減少盲目性,增強針對性,真正把志愿服務專業化工作做細做精,做到群眾心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