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蘇奇 通訊員 李燦瑜)準媽媽因為生孩子而緊張、焦慮很正常,越來越多的人對產前抑郁這種常見的孕期心理問題也有所了解,但是您知道嗎,男人也會患上產前抑郁癥。據仙岳醫院心理專家透露,這種情況不在少數。昨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仙岳醫院副院長陳進東分析了男性“產前抑郁癥”的前因后果,提醒那些未做好懷孕準備或是想生二胎的夫婦更應重視。 【案例】 妻子懷上二胎,丈夫卻對生活感到絕望 32歲的陳先生已經有個3歲的女兒,“單獨二孩”的政策公布后,他的父母就經常囑咐媳婦養好身子再生一個寶寶,岳父岳母也催促他們再生個孩子。 幾個月前,陳先生的妻子懷孕了,一家人都很高興,但陳先生卻莫名地情緒低落,行為也有些怪異。曾經樂觀開朗的他變得緊張敏感、焦躁不安,經常失眠、唉聲嘆氣,還動不動就對妻子發脾氣。有一段時間他甚至對生活感到絕望,整天不想動,工作也不想做。 妻子十分擔心,硬是把他拉到了仙岳醫院。醫生檢查后告訴她:陳先生的癥狀是典型的產前心理問題,屬于“產前抑郁”。 【原因】 被迫“啃老”感覺太累,后悔想打胎又不現實 妻子懷孕,為什么丈夫會患上產前抑郁?陳先生向醫生坦言:太累了! 陳先生老家安溪,畢業后在廈門打拼多年,但收入并不高。父母都是事業單位員工,每個月拿兩三千元養老金,妻子的幾個姐妹經濟狀況也不太好。4年前,小夫妻貸款買了套小戶型的房子,不僅花光了全部積蓄,還向父母及親友借了幾十萬元。 一直希望孝敬父母的陳先生,迫于生活壓力不得不“啃老”,心里過意不去,他更擔心的是,萬一生下來的不是男孩,會讓老人失望。想到將來孩子出生后,自己和妻子忙于工作,如果請保姆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讓父母辛苦帶孩子,心里更不是滋味。 女兒出生后,陳先生就覺得夫妻倆已經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再多一個孩子肯定會更加影響生活質量。他越想越后悔,當初不該答應讓妻子懷孕,想要打掉又不現實。就這樣,他陷入了焦慮、抑郁的情緒。 【建議】 避免一個人承擔壓力,必要時求助心理專家 陳進東說,妻子懷孕期間,準爸爸可能出現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甚至患上抑郁癥,也就是所謂的“產前抑郁癥”。但從專業上說,醫生不會明確診斷為“產前抑郁癥”,稱之為“準爸爸焦慮”更為貼切。 他說,有這種癥狀的準爸爸并不少,與女性產前因體內激素改變等因素引起情緒變化不同,男性主要原因是沒有做好充分的經濟和心理準備。尤其是年輕夫婦,要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生活和工作壓力,往往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甚至絕望等不良情緒。 對于準備生第二個孩子的家庭來說,還可能面臨來自長輩的壓力。他們已生養過一個孩子,知道需要付出大量精力,但有些長輩重男輕女思想比較嚴重,對“抱孫子”的愿望特別強烈。 陳進東說,男性“產前抑郁”與性生活減少也有一定關系。妻子懷孕后,丈夫為她的健康著想,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會避免與妻子同房而進入“強制禁欲期”,性生活壓抑加上工作、生活的雙重壓力,產生情緒問題也就可以理解了。 陳進東說,針對陳先生這種情況進行心理干預并配合藥物治療后,情況就得到了改善。許多準爸爸把長輩的期望轉化成自己的內在責任,一旦壓力超出了承受能力就會退縮。他建議準爸爸和準媽媽保持情感溝通,共同面對困難,必要時及時向心理專科醫生求助。 【小貼士】 四大細節判斷是否心理異常 據廈門市仙岳醫院調查顯示:我市成年人群精神障礙現患率為3.4%,僅9.3%曾因心理問題求助過心理衛生專業機構。 盡早發現心理異常,尋求自我調整方法或看醫生,可減少精神疾病的發生。如何判斷心理發生異常呢?專家提醒可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或工作效率無原因地急劇下降。如孩子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學習興趣消失、千方百計躲避上學和考試,或工作一向認真的人突然無法完成任務,對工作無故拖拉或產生抵觸情緒等。 2.生活習慣和規律突然改變。如睡眠不好、飯量銳減或暴飲暴食,在人際交往上和過去的習慣完全不同,前后判若兩人等。 3.個性發生明顯改變。原來性格中的某些缺點如孤僻、多疑、膽小害羞、性情暴躁、多愁善感等更加嚴重,或是原先擁有的優點“惡化”,如活潑開朗的人突然變得沉默寡言等。 4.出現短時片斷地說錯話或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
相關閱讀:
- [ 05-19]“二胎”孕婦路邊產子 醫生提醒:院外分娩易感染
- [ 04-20]調查顯示:中學生更排斥二寶 超八成不愿父母生二寶
- [ 04-18]福建單獨兩孩政策實施一年 實際出生不足萬人
- [ 02-14]不滿媽媽生下二胎 閩侯男童用502膠水自傷眼
- [ 02-07]媽媽生二胎感覺不再被疼愛 10歲女童頻頻離家出走
- [ 02-06]福建符合“單獨”夫婦 僅三成申請“兩孩”
- [ 01-03]二胎經濟成“剃頭挑子一頭熱” 眾多商家鎩羽而歸
- [ 10-24]“單獨二孩”落地半年 廈門符合政策申領不到兩成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