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藝 垃圾臭氣地下變身天然氣 被封存的臭氣,去了哪里? 導報記者注意到,廣闊的垃圾場中央,分布著一個個圓柱形的長鐵管連接膜布。“那是拉拔管,可以將垃圾產生的滲濾液和臭氣導入地下。”據市政園林局負責人介紹,在垃圾場下方,還分布著集氣井,將導入臭氣收集,再通過地下管道,輸送至附近的氣體收集處理站。 隨后,臭氣經過脫硫、脫碳等一系列工藝后,就可轉化為清潔的天然氣。目前,填埋場每天產生1萬立方米臭氣,經過加工處理后可煉制5000立方米天然氣,這些天然氣已開始向外供給。 據氣體收集站負責人介紹,預計下個月,處理站管道將接入華潤燃氣天然氣管網使用,預計今年底,處理量可增至3萬立方米,而待集氣井鋪設完畢后,每天可將6萬立方米臭氣,轉換為3萬立方米天然氣。 水源利用 垃圾滲濾液變為可再生水資源 臭氣變廢為寶,最臟最難處理的滲濾液,也將全身改良。“滲濾液通過拉拔管收集后,通過管網匯入附近的滲濾液處理站。”據市政園林局負責人介紹,處理站將滲濾液初步處理為污水,再輸送至翔安污水廠進行二次處理后,就可作為灌溉等二次利用。而在以前,滲濾液全部直排入附近的山溝。 目前,處理站一期已建成投用,二期預計明年投用,屆時,每天可處理1600噸滲濾液。另外,為減少雨水轉化為滲濾液,處理站的調節池等也進行了密閉處理,排水管網還進行了雨污分流改造。 揭秘 垃圾填埋場塞滿了怎么辦? 廈門的生活垃圾在不斷增多,再大的填埋場也有被塞滿的一天。 根據設計,位于山谷中的東部固廢中心垃圾填埋場,占地40萬平方米,垃圾填埋總容量達20006立方米。按照廈門現有的垃圾量,填埋場原本的設計壽命是30年,最高可以填高135米。 不過,據市政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目前全市的垃圾增量情況,預計10余年,這個填埋場將被塞滿。對此,廈門的出路是,將垃圾填埋變焚燒。“全市4000多噸垃圾,每天有1000多噸用于焚燒。”市政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固廢中心接下來將擴建1200噸的焚燒量,同時,海滄焚燒廠也將進行二期1200噸擴建,兩個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工作。未來,廈門生活垃圾的總焚燒量將擴容至每天4000噸,屆時,全市垃圾處理也將以焚燒為主。 |
相關閱讀:
- [ 08-06]廈門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垃圾處理納入績效考核
- [ 07-18]五年內廈門將在湖里、海滄、同安各建一處大件垃圾處理廠
- [ 12-25]只能靠自行處理 廢家具、裝修廢棄物成了無人管理的盲區
- [ 12-09]安德森垃圾處理器 以藝術的外觀 展現清潔的魅力
- [ 11-22]福州紅廟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工程明年4月投入試運行
- [ 11-21]2016年垃圾分類島內全覆蓋 廈首座處理廠已試運行
- [ 06-30]精鋼衛仕廚房垃圾處理器不穿洋裝,鑄造民族品牌
- [ 06-24]精鋼衛仕家庭廚余垃圾處理器前景廣闊成家庭主流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