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川佳集團負責人向記者展示生質能的多種用途。 福建日報訊(記者 廖麗萍 楊珊珊)創新、創意、有活力,這是不少人對寶島臺灣的印象。在這個富饒美麗的島嶼上,似乎總是能迸發出一股“新鮮勁”,把從生活、到文化、再到產業的方方面面貼上獨特的地域標簽。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記者走進臺灣,探訪寶島的綠色能源、休閑農業、文創產業、醫療健康產業及旅游業,親身感受海峽對岸獨特的創新、創意、創業和別樣的風土人情。 創新 為產業添活力 稻草秸稈、森林廢木、食物殘渣……這些看似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經過特殊的加工,搖身一變成了燃料或者培育植物的營養介質,并由此帶動一條節能環保的綠色能源產業,不得不說是創新帶來的收獲。 臺灣川佳集團位于臺北,該企業的負責人為記者講解并演示了他們在綠色能源領域的新產品。作為一家已經有42年歷史的“老”企業,創新為川佳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川佳集團董事長張金德介紹,企業從傳統的造紙機械領域轉型,致力于生質能科技再生能源的研發,為的就是推廣純凈的新能源。“將農林剩余資材通過自主研發的機械,加上自然的固體或液體營養介質生產成不同養分的生質棒。生質棒可以代替木材做燃料,也可做蔬菜、水果、花卉、菇菌、果樹等植物的營養介質,多功能用途?!睆埥鸬抡f,未來企業還將朝著纖維酒精、生質塑膠、生質PET、熱電能轉換等應用上拓展,希望推動綠色能源產業的進步。 通過創新為產業注入活力的例子在臺灣隨處可見。在宜蘭的中山,休閑農業正成為這里的一張“燙金名片”,把這個位于臺灣東北部的農村推向世界。 中山村主要種植茶葉和柚子,柚子售價比臺灣本島其他地方的高出兩三倍,且有定價權。這樣的“特殊待遇”得益于有機農業的創新轉變?!稗r人靠土地生存,必須敬畏自己腳下的土地。沒有污染的土地,留給下一代才是有價值有未來的,才能代代相傳永續耕作。”東風有機休閑農村負責人林文龍說,十幾年前,中山村八百多公頃的土地從傳統農業轉型到有機農業,現在又發展到休閑觀光、精致農業,年收益可達千萬元。如今,中山休閑農場每年接待觀光客達四十多萬,有四萬是來自臺灣島外客人,很多來自大陸福建、廣西、深圳等地從事農業的團體來交流取經。 |
相關閱讀:
- [ 10-23]中國將軍質問美艦是否巡航南海 美代表閃爍其詞
- [ 10-23]傳統文化轉化 大學責無旁貸
- [ 10-23]劉延東:強化服務 為大眾創新創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 [ 10-22]京首發創新創業實施意見 科技轉化收益七成歸科研人員
- [ 10-21]習主席訪英是雙方真正互有需求的“擁抱”行動
- [ 10-20]廈門打造七大特色創業創新聚集區 新建39個創業基地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